湖南高沙网

导航上方广告
搜索

©  蓼水欢歌  管理员  /   2014-04-09 20:26  /   0 人收藏

新华网湖南频道长沙4月4日电(记者 张勇)地处湘西南的湖南省邵阳市洞口县,因遗存上百座明清古宗祠、其中11座宗祠荣升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中国宗祠文化之都”。清明节前后,雪峰山东麓的这些乡野古建筑吸引四面八方前来祭祖的宗亲队伍。人们扶老携幼,挑起香炮祭品,砍除荆棘杂草,给祖先扫墓,然后汇聚宗祠,上香祭祖,场面壮观,民俗节日氛围浓厚。
明清祠堂隐于大山脚下
    湖南曾有“湖广填四川、江西填湖南”的说法,各姓氏的宗祠随移民的足迹遍布各地。据介绍,湖南宗祠源于宋代,盛于明清,现存祠堂群大多位于湖南坐南朝北“太师椅”型地貌的“靠背”和两边“扶手”旁,即“三座大山”脚下:南岭北麓与广东江西交界的汝城县,东面罗霄山脉的茶陵、浏阳等县市,西面雪峰山下的洞口、溆浦等县。去年“汝城古祠堂群”和“洞口宗祠建筑群”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专家评价:湘南汝城的祠堂多为家庙,“如南方女人小巧精致”,湘西南洞口的宗祠规模宏大,“如北方汉子粗犷豪气”。
    雪峰山主峰海拔近2000米,地理教科书把它列为中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云贵高原与东部丘陵平原的过渡带。江水穿过雪峰山形如巨洞的峡口,形成深潭,名曰“洞口潭”,洞口县名即源于此。洞口是大湘西入口、湘黔古道要冲,上百座古宗祠,像一颗颗璀璨明珠,散落在雪峰山下、湘西南的青山绿水与油菜花海中。
    洞口县文物局长黄慧湘说,洞口宗祠建筑群有独特的民俗风采和地域特色,外形恢宏奇伟,古风肃然;内饰精美灵动,素朴大气。建筑与雕饰、结构与审美融合,是中国乡土建筑奇葩和重要文化遗产,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3名教授带队的52名师生经过实地测绘考察,写出了一批专业论文,认为“洞口县宗祠选址考究、主题鲜明、气势磅礴、表现力强烈、独树一帜,代表了本土建筑文化的高超水平,无论从数量、规模,还是从质量、精美度方面,都让人惊叹。”
    宗祠是古代宗法制度下血缘村落里重要建筑物。记者在洞口寻访了10多座宗祠,发现宗祠大多依山傍水,居于村落中最佳位置。始建于明朝、已有500多年历史的萧氏宗祠(兰陵会馆),占地近4000平方米,位于县城平溪江的伏龙洲,洲上古木参天,文昌塔临岸呼应,背后是巍峨雪峰山,山、水、祠、塔相映成趣。
家风祖训传承道德基因
    洞口等地部分宗祠之所以能有幸在“破四旧”、“文革”中保存,据分析,主要是因为相对偏远,还有有威望的老人守护,加上本身具有的实用功能,可以开大会、搞大锅灶、办学校、作粮站或供销社等。幸存下来的宗祠,仍然是乡村的“道德讲坛”。
    这个90多万人口的大县,乡间无论贫富,几乎每家堂屋正中都有神龛、祖宗牌位和楹联。太原王氏、清河张氏、天水尹氏、兰陵萧氏……神龛上大字标注的祖先堂号,也许老乡们不知那是何方、更没去过,但祠堂的存在与保护,就植根于这种家族传统、情感基因。
    “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转夕一炉香不忘祖德宗功,晨昏三叩首但愿子孝孙贤”。从各家堂屋到宗祠,牌匾、对联都在传播“孝义治家、耕读为本、重德修身”的家风祖训,洞口已获“中国楹联文化县”称号。
    宗祠中大量的匾额和楹联具有教育意义和文化内涵,不少名家书法是珍贵文物。位于高沙镇北郊的曾八支祠,面积13000多平方米,是湖南省现存最大的宗祠,其匾额对联极为丰富。如曾国藩与儿子曾纪泽、孙子曾广钧(著名书法家)分别书写的“春风沂水”、“一家仁让”、“同归于厚”三块巨匾荟萃一堂,实属罕见。曾国藩还为宗祠题写了一副对联:“资水如带,凤岭如屏,四面尽环淑气;孝子在周,忠臣在汉,千秋无愧宗风。”
    重教守训,崇文尚武,是当地的传统。洞口是抗日收官之战--雪峰山会战(即湘西会战)主战场,当地汉、瑶族同胞用鸟铳、锄头、砍刀,配合军队顽强抗击日寇,获得大捷。
    洞口宗祠群以实物形式记录了中国近现代史,弥足珍贵。
精神阵地寄托情感乡愁
    难以想象,10多万人口的高沙镇,竟有湖南省最大规模的民间综合性博物馆--中国孝文化博物馆和高沙文史博物馆,而它们设在供奉曾氏始祖曾子画像的“曾八支祠”里。主题展馆围绕曾子生平,整合宗族史料,将中国孝道文化作了系统阐述。专题陈列有石刻艺术、拓片书画、高沙史志、乡贤英才、抗战风云等展馆。这大大丰富了宗祠的内涵、提升了高沙古镇的文化品位。这是原商会会长曾传国等民间志愿者在各级党政和县文物部门支持下,多年筹措资金、收集整理的成果。
    跳出一姓一府的狭隘宗法观念,吸纳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文物保护维修,共建共享文化权益--这是邵阳市、洞口县保护古宗祠文物的思路和做法。洞口县文物局长黄慧湘说,在县领导带动下,群众性捐款保护维修文物行动已经开展。他说,近年全县用于文物保护的民间和社会资金近亿元,抢救维修了一批濒临毁灭的文物古迹。
    古旧祠堂通过维修凸现新的人文价值,成为守护乡愁的情感纽带、精神家园,也是村落文化景观标志、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威严、静谧的宗族祠堂,正逐步改造成遗产保护、文明传播和村民教育的大社区博物馆。乡邻办理婚、丧、寿、喜等事,可在祠堂摆酒,请剧团唱戏,邻近各姓氏之间的联谊活动也在祠堂举行。有的村把老年活动中心、文化室、阅览室设在祠堂。
    记者注意到:每座宗祠后面都有一批执着的老人。洞口石江镇的王氏宗祠又称王元帅宫,是纪念为创立明王朝有功的元帅王以权而建,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20多年前,王氏宗祠老旧不堪,成了危房,上级拟在此拆祠建校。王氏后人和当地群众坚决护卫,才保留下来。82岁的王尧臣自豪地说,现在祠堂已是当地重要景点,人们不仅在这里祭拜祖先,村民遇有生子、升学、升迁等喜事,常在此庆祝。
    古老祠堂以新的姿态讲述着各姓氏生生不息的故事。​
分享至 : QQ空间
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个回复 倒序浏览
沙发
潇水水  高级会员   2014-4-10 10:18:39
本帖最后由 沙潭跃鲤 于 2015-12-7 18:49 编辑

好文共享,对八支祠的介绍很到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米老鼠  版主   2014-4-16 14:21:11
本帖最后由 沙潭跃鲤 于 2015-12-7 18:49 编辑

洞口宗祠反映的是洞口这块土地上居民的变迁,洞口县是移民大县,洞口的方言竟然是赣语,四周被西南官话和老湘语区包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免责声明:湖南高沙网所有帖子仅代表作者本人意见,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网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法律顾问:向涛律师

湘公网安备 43052502000012号

Copyright © 2013-2020 湖南高沙网 hngaosha.com 版权所有.

GMT+8, 2024-11-24 07:36 , Processed in 0.241110 second(s), 32 queries , Gzip On.

可信网站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湖南辟谣平台 湖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我的设置 发布资讯 主论坛 手机版 微信登陆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