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口县首届宗祠文化旅游节开幕 湖南日报10月31日讯(记者 蒋剑平 戴勤 通讯员 谢定局)
盛世弘文说“宗祠” ——写在洞口县举办首届宗祠文化旅游节之际
邵阳日报记者 艾哲 | 洞口县首届宗祠文化旅游节开幕式现场。 罗哲明 摄 |
|
“雪峰碧,资江清。山环水抱宗祠群……”2016年10月28日,伴随着《天下宗祠洞口行》的旋律,洞口县首届宗祠文化旅游节在该县高沙镇开幕。 蜜橘飘香“美祠堂” “品‘雪峰蜜橘’之美,是舌尖上的享受;揽‘洞口宗祠’之胜,则带给我心灵深处的激荡……”在洞口县首届宗祠文化旅游节的现场,来自长沙的曾女士一边品尝雪峰蜜橘,一边向同来的朋友介绍起家乡宗祠的秘密。 秋雨洗纤尘,沧桑古祠堂。历经岁月洗礼的宗祠群在香甜的蜜橘香里更加熠熠生辉,美轮美奂。位于雪峰山东麓的洞口县是“中国雪峰蜜橘之乡”,因盛产周恩来总理亲自命名的“雪峰蜜橘”而誉满中外。为了使“深藏深闺无人识”的古宗祠群走向世界,该县根据洞口独特的历史积淀和厚重的文化底蕴博采众长精心设计了宗祠文化LOGO,赋予古老宗祠时尚的身份。该LOGO以雪峰蜜橘的橙色为底色,由简洁明快的宗祠图案嵌入蜜橘形状的整体轮廓中,由“文”“化”二字以抽象书法的形式传递文化意蕴,精心呵护的“双手”寓意着旅游的“绿叶”增加了活泼灵动感。整个LOGO集历史、人文、旅游等精致元素于一身,突出了洞口雪峰蜜橘之乡与天下宗祠之都的结合,宗祠置于蜜橘之中,“蜜橘香里游宗祠”之意跃然而出。 “洞口县宗祠选址考究、主题鲜明、气势磅礴、表现力强烈、独树一帜,代表了本土建筑文化的高超水平,无论从数量、规模,还是从质量、精美度方面,都让人惊叹。”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的师生曾对洞口宗祠进行实地测绘考察,一致认为宗祠是整个宗族供奉和祭祀其先祖的最重要场所,也是宗族议事和教育的中心,同时又是宗族举行适当的文娱活动的场所。 天地一时小,惟余洞口宽。据悉,洞口宗祠全盛时期共有大小宗祠300余座,现保存下来的古宗祠仍有100余座。其中,被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就有曲塘杨氏宗祠、金塘杨氏宗祠、曾八支祠、肖氏宗祠(兰陵会馆)、王氏宗祠、廖氏宗祠等11座。 五百年宗祠,载千秋传承。该县星罗棋布的古宗祠多依山傍水而建,外形雄伟气派,古朴庄重,内饰雕梁画栋,精美大气,既具有明清江南建筑的典型风格,更凸显洞口地域的自然特色与文化神韵。宗祠的建筑园林、诗词书法、楹联匾额、雕刻雕塑等,具有很高的审美、文化、历史、艺术、科考价值。每一座宗祠,都是一部浓缩的家族史,记录着一个家族的血脉延续,见证着一个家族的兴衰荣辱;每一座宗祠,都是一个了解民俗文化的重要窗口,是反映中国乡土社会的“活化石”。 盛世弘文“大宗祠” “孩子们读读《弟子规》《论语》《孟子》《老子》等国学名典有好处,可以感受国学典籍独特的价值。学国学并不能提高孩子们的学习成绩,但其中蕴含的做人道理却可以影响其一生。”高沙曾八支祠内的“太古私塾”国学班的孩子们琅琅的读书声仿佛要把这座百年古祠叫醒。 近年来,曾八支祠的保护者一直致力于文化艺术的保护与传承,近十年来投资300余万元,在祠内先后筹建“石刻艺术馆”“书画艺术馆”“拓片艺术馆”和“高沙史志馆”。目前,湖南首家“孝文化博物馆”已经完工,二十四孝场景蜡像向游客展示儒家孝文化。2015年该县争取到宗祠保护维修资金3800余万元,重点对黄氏宗祠、廖氏宗祠、曲塘杨氏宗祠、钟元帅庙进行维修改造,做到修复如旧。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近年来,洞口宗祠文化复兴,每年清明、春节等节日,海内外宗亲无论家在何处、身居何职,纷纷回乡寻根祭祖,以解乡愁;平时,宗祠里也开展耍狮舞龙、庙会唱戏活动。宗祠已俨然成了乡村文化的活动阵地、凝集乡情的重要平台,记住乡愁的主要地标。 该县致力于“大宗祠”理念,将主要宗祠所处的村纳入精品旅游线路,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配套设施。目前。该县将潘荣公祠所处的山门镇岩塘村、王氏宗祠所处的石江镇江潭村、曾八支祠所处的高沙镇红鹅村等列入大湘西地区文化生态旅游精品线路。其它宗祠所在的村落,也在进行绿化、亮化、美化工作,打造美丽田园风光。 2012年,洞口县被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授予了“中国宗祠文化之都”的称号。 2013年,洞口宗祠建筑群上榜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2015年5月20日,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CCTV4)《走遍中国》6集系列片《望乡》推出了洞口县宗祠文化专题片《家族传奇500年》。 一座座沧桑、厚重的古宗祠,昭示着洞口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传承。宗祠文化旅游节的盛大开幕,将会把这一段深藏千年的传奇文化展示在世人面前,也吸引着众多的游客慕名而来,古老的宗祠正凭借文化和旅游的双翼振翅高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