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高沙网

导航上方广告
搜索
神者归来 网站编辑
便民服务

0739-2969798

电话服务热线时间:9:00 - 17:00

关注我们

微信

本帖最后由 沙潭跃鲤 于 2015-12-7 17:48 编辑

“茫茫湖海那泓未染的深泉∕给洞口塘纯净的涟漪∕二十四番花信风那缕不绝的清新∕让悠悠古道馨香摇曳∕过眼烟云那方不散的云彩∕予千秋卷册意蕴绵绵。”这是洞口诗人汤岚的诗。汤岚是洞口县的美女,撩人心思的,她还是一位瑶族姑娘,我还只是见过一次,那次穿着一条裙子,袅袅娜娜走,可惜穿的还不是本族服饰,若穿着花繁叶艳的瑶族古装,踩着青石板,打湘黔古道,得得得走过,那将是怎样的风情?
  我已多年不读诗,尤其不读新诗。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拂面的是交错着手机信号的电信风,脚踏的是“层累地造成中国古史”(顾颉刚)的湘黔古道青石板,其时正是暮色四合,山朦胧,水朦胧,朦胧中有王昌龄从雪峰山上空踏风而来,实在叫人想去寻诗来,吟哦几句,到了胜境,吟不出一句诗来者,唐时人是睬都不睬你的,君若一点诗意也无,如何去与王诗人搭上话?可惜我诗心早亡,只能从别人的诗卷里盗句子。汤岚不在,她没来,正好可盗。
  悠悠古道差不多已湮灭了,有些青石板被人撬去,垫了屋基,或竟垫了茅厕吧?上帝已死,现代人诗心也亡得差不多了。湘黔古道在洞口县,是沿着平溪江走的,青青河边草,本来草是生诗的,现在却是连草也欺负诗意,很多地段,诗意没蒿莱,荒草将古道盖住了,只是隐隐约约,露出一小块石板来。
  好在洞口塘这一段,湘黔古道保持还算好,石板之间,之外,草生草长,青石板却是倔强,不想被覆盖,光滑、平整,泛着冷色的清光,同行的女诗人袁娇素与林丽英,穿着高跟皮鞋,得,得得,得得得,得得得得,一步一石,一石一梯,踩出律句,踩出新诗,十分合韵。深秋的蓼辣,开着细碎的花朵,花朵丛中,走着两位女诗人,那是不是当年王昌龄走湘黔古道的情景再现?李白看到王昌龄远贬龙标(今湖南洪江),愁得要死,自己不敢来,只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送王昌龄一个空人情,“随风直到夜郎西”。其实王昌龄或许真不苦的,他打湘黔古道走,有“乡里妹子”袁娇素穿得押韵的响鞋,走在开满山花的平溪江,去给诗人舀泉水,温慰愁肠,看她“俯身是一霎那∕禾苗摇曳如花∕远远地,清晨的光辉柔软∕一颗露珠从一片叶子跌落∕映出透明的亮光。”(袁娇素《乡里妹子》),而诗人“一声乡里妹子”,便油然而“有青花瓷的味道”,看到其“璞玉的光芒内敛∕健康的肤色区别于远古的美人∕一条黑油发亮的马尾脱出如水的光阴”,王昌龄怎不“编织山茶花的梦想”?拜一条花溪所赐,近年来洞口涌现出了一群穿石榴裙的女诗人,如刘慧,如汤岚,如袁娇素,如林丽英……有这些美女诗人在每个村口,在每处古亭,迎迓诗人到来,还愁什么?还有什么可愁?蓼辣是做饼药的,饼药是湘西南乡亲拿来酿酒的,诗人喝着糯米酿就的糟米酒,那真是醉死个人啊。王昌龄走在湘黔古道上,他是“青山一道同风雨”,真“不觉有神伤”的。
  湘黔古道是也是一条“高速公路”,其建设质量是相当过硬的,我脚下的青石板,历经唐宋元明清,再从民国到共和国,依然那么坚硬,依然那么闪亮,依然承载着人们沉重的生活与负重的人生。据考,湘黔古驿道兴于西汉,至明、清更臻完备。驿道自长沙府至宝庆府,有一干线三支线,自东向西穿过洞口全境。其中一线是,自资阳驿西行,经枫林铺、长阳铺、岩口铺、紫阳铺(设驿站)、入洞口龙潭铺、黄桥铺(设驿站)、过荆竹铺、石羊铺、至武冈州。自龙潭铺起,经石下江(设驿站)、竹篙塘、木瓜桥、硖口关(今洞口塘设驿站)、入雪峰山、过千丘田(今古楼乡)、丝茅界(今月溪乡白羊凉山界、宗溪、宝瑶,去沅州府(今洪江古商城),此乃古道西线,是湖南通云、贵、川的要道。大清至民国,邵阳——洞口塘——洪江,成为“特货”运输专用通道。上海滩的洋货,小山村的茶叶,在这条路上错身与交汇。而古道两边,开设着很多路边小店,也开设着很多烟柳青楼。驼铃叮咚,马蹄声碎,风吹林涛声,瑶族男女对歌声,男诗人女诗人酬和声,还有风摆柳的阁楼女,甜蜜蜜地喊:哥,来歇个脚啊……呵呵,岁月如歌,湘黔古道如歌。
  洞口塘景色绝美,明末学者方以智,游历到此,诗兴大发:“避秦箫鼓在渔船,仙迹犹存旧爨烟。石壁未经人一语,名山留得月千年。夜窥翡翠屏前镜,诗写桃源洞里天。鸡犬无声炉尽灭,丹青难与世人传。”洞口县县名,也是由此而来,这是一处灵秀所在,山水养人,灵气的山水养育文人,眼角眉梢都冒灵气。老一代名作家谢璞,新一代乡土散文大家如周伟,就是这片山水滋养出来的。
  这本来是“桃源洞里天”,祖祖辈辈在这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过着世外桃源的生活。插着禾锄着麦,唱唱山歌,对对情歌,间或空闲,去湘黔古道走一走,转到路边碑刻,临临贴,拓拓片;抑或,沿着湘黔古道走出山门,到宝庆府给待嫁的女人扯几尺红头绳,给要娶入家的媳妇买一匹灯芯绒,然后是摇橹欸乃几声,在渔船上吹着箫鼓,避开秦火,帝力于我何有哉?
  湘西南人民心里念着的都是这种本分的山村生活的,谁想不但有秦始皇的帝力施来雪峰山,更没想到的是日本鬼子的敌力竟然也无端地横降灾祸。带我来湘黔古道的林涛兄,引我爬上一座丘陵,这座丘陵无甚特处,山不秀,山不高,山上长着的是些小枞树,小杉木,小灌丛,或许春夏开些映山红,而寒秋却除非茅草,这山上会有什么呢?
  林涛兄带我上山去,我实在不晓得山上有甚异景,直到得山头,爬开丛丛灌木,爬开丛丛茅草,露出沟壑来,林涛兄才告诉我:这里,曾经是古战场。1945年4月,日军穷途末路,图穷匕见,出动了10多万人的部队,泰山压顶,压向雪峰山。日寇打的算盘是:越过雪峰山,打掉芷江机场,上控云贵,直扑重庆,端掉国民政府首都。处于中华腹地的湘西南,见过马帮,见过响马贼,千年而降,乃至万年以来,谁遭此倭寇之难?雪峰山二百公里战线,国军动用了十多万部队投入这场恶战中,其中第四方面军总司令王耀武率领主力,守卫在雪峰山主战场。
  这座山包也似的丘陵,迎来其亿万年形成史上第一次与外敌厮杀的劫数。林兄对这段惨痛的历史深有研究,他说,这座小丘陵,在山顶婉曲的山脉上,沿山脉修建了一个人高的战壕,还有好几处弹药厢,一个连的国军守在这山陵上,连续打了好几天,山下累积着日寇的尸体,山上流淌着国军的鲜血,青青山色全是一片血红。而这座山,未能保住,日寇攻了上来,国军士兵全眠在这座山包上。现在,我爬上这座浸染着鲜血的丘陵,也很难看到当年战场了,那些战壕被落叶被尘土塞填,浅的地方只没脚背,深的地方也不过没膝盖了。青山恢复了宁静,自是好的,只是夜半时分,这里还响起枪炮声吗?还鸣泣中国军民的嘶哑怒吼吗?
  最为惊心的,是在洞口塘。进入洞口塘,才是进入了雪峰山,在平溪江岸,一条巨型山脉劈面而下。如一把天斧,横空劈到底,石脉斜插江来,横刀立道。这块石脉,真个生得很怪,直如扇面,直如山势站桩,着力在大地上横插一脚,那桩站得稳当,谁都搬不动。民国时期建设的公路,无法移除,只好在这扇山石,钻石打洞,拉通公路,使之成为抗日战争中一条交通命脉,将大后方的物资绵绵不断地送往前线。也正因这条路,日军恨得牙根痒,故而挑事,引发了雪峰山大战。
  在洞口塘,我依然看到了当年碉堡,当年战壕。听林涛先生说,当年据守在这里的,是国军一个营,而进攻此山口的,却是日军精锐的120联队,战斗打了七天七夜,日军留下1000余具尸体,却是寸步没进。待第8天,晨起大雾,日寇趁雾浓,从山顶掉下炸药包,守军全部壮烈殉国,几千人日军攻破洞口塘,兽师直入几十里外的江口。江口是国军防守的重点,若是江口一失,整个西南防线将全部失去屏障,重庆岌岌可危,无险可守。在江口打的大战是雪峰山战役最激烈的,打了二十多天,一条平溪江,未曾下雨而涨潮,涨潮的是中国人民的如血青春与卫国热诚。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江口血战是雪峰山战役一个缩影,中国军民以鲜血与生命,捍卫了大好河山,雪峰会战终于成了八年抗日的收官之战,日寇扔下了两万余具尸体,全线败退,创造了抗战史上伤亡比我少敌多的奇迹,此战过后,日军再也组织不了一场像样的战役,此战吹响了向日寇最后一战的冲锋号。
  林涛兄告诉我,日寇从江口败退后,五千多人的队伍,又都从洞口塘退回去,退到隆回桃花坪,国军有支主力军布下口袋守在那里,要瓮中捉鳖,然则军长看到那群残敌,那群曾经是猛兽的日寇,变成了丧家之犬,心中慈发,只消灭了1000多,其余四千鬼子兵,放他过去了。
  三
  上世纪80年代,据说有很多日本人,辗转来到洞口塘,跪拜在雪峰山的入口处,雪峰山人民容许他们到此祭祀。这里的人,将日寇的兽行忘了吗?怎么能忘呢。我翻开邵阳抗日书,看到日军在邵阳最少制造了十多场惨案,在洞口岩塘村,日军一一六师盘踞一个月,全村有37人被杀,其中一位四月小孩被狗日的日寇抛在空中,待其下落,日寇以刺刀相接!全村没来得及躲藏的妇女,不论老少,全被强奸与轮奸,更烧毁房屋无数。
  日军丧尽天良,在这里干尽坏事,为何又要放他一马,又让日本人来此祭祀呢?
  这不但是因为湘西南乡亲内心的淳朴与善良,更因为是湘西南人民内心对人本身有宗教般的信仰。在邵阳,或在湖南,信什么教?佛教?也许是的,这里建了很多寺院,离洞口塘更深处的罗溪瑶族自治乡,就有一座高居1500多米山巅之上的普照寺;信仰道教?也许是的,这里的道观与尼庵,也是有分布的,但若说,这里信仰的是佛教与道教、基督教与伊斯兰教,那却错了。准确地说,湖湘人民信仰的是人教,或者说是人伦教。
  供奉在湘西南人民神龛上的,不是观音,不是佛祖释迦摩尼,自然也不是老子李聃,而是“公公”及其“太公”,每家每户都有神龛,端居神龛之上的,是红布蒙头的逝去的爷爷,太爷,还有太爷的太爷,是给这个家族繁衍生息的老祖宗。我在铁炉冲的老家,我家与伯父家共一间“碓屋”,碓屋之上,一条屋脊贯连两边,两边又合一条屋脊,屋脊下面正中,是神龛,神龛上是“太公”,太公旁边才是我“公公”(爷爷);观音菩萨也在,只是她坐不了正中,只堪屈居旁边。嗯,是的,我们父老乡亲也算是信神吧,但更信的是人——我们太公我们公公,不是神,他们是人,是我们的亲人。
  当日寇做为鬼而存在,我们痛恨;当日军作为人而存在,我们心地纯朴的乡亲,是愿意容他的。日本人不是来祭祀日寇,而是来祭祀其父亲其爷爷,那是有宽广胸怀包容的。
  我们这里信仰的是人教,是血脉传承的人伦之教。
  而在江南,在湘西南,一个村往往是一个姓,是同一个“太公”,同一个祖宗。我们信仰“太公教”。一个村里,或者异村而同一姓,大家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选一处风水宝地,建一幢宗祠,共同供奉太公,祭祀先祖。每到春节,唱些带面具的傩戏,“门里咚咚唱大鼓,诸巫齐作胡旋舞,大巫喃喃如唱歌,小巫屡舞而婆娑,巫歌巫舞令神喜……”人呢,顺便也喜一喜。
  洞口在邵阳是宗祠建得最多、保存得最好的地方。
  我曾到洞口高沙拜访过“曾八支祠”。沂水之旁,鲁山之侧,万顷稻浪之间,一座宗祠平地而起,依山傍水,古色古香。其中一联是:“资水如练、凤岭如屏,四面尽环淑气;孝子在周、忠臣在汉,千秋无愧宗风。”晚清大臣曾国藩手撰的“春风沂水”那黑漆绿字之匾,高挂祠堂,引人瞩目。走进祠堂,里面文物罗列,两边翰墨与牌匾满了墙壁。这曾祠最重大的主题是什么呢?是墙上仿刻的朱熹榜书“忠孝仁爱”,这四个字,归纳起来,不就是一个“人”字吗?忠是为国脉,雪峰山会战,不体现一个忠字吗?孝是传血脉,是每个人最基本的道德情感;我们来看国军放走日军残兵,来看乡亲许可日本人祭祀先祖,其中意蕴都落实在“仁爱”两字之上。我曾在曾氏宗祠里徜徉很久,我看几处雕刻,有一百余种不同字体不同写法的孝;而二楼之上所画的壁画,全是孝心故事。
  洞口自然风景,体现在雪峰山上;洞口人文风景呢,洞口素有“天下宗祠”之美誉,重点建筑有蔡锷公馆,有文昌古塔,有金塘杨氏宗祠,有伏龙洲肖氏宗祠(兰陵会馆),有高沙曾八支祠,有江潭王家祠堂(又名王元帅宫),有石江镇双江村江阴侯祠有,江洲村刘氏宗祠等。宗祠内石刻、木雕、灰雕、彩画内容丰富,工艺精湛,宗祠林立,文化连绵,洞口以宗祠为载体,传承着中华文化。洞口宗祠也因此被整体列入全国重点保护单位。
  湘黔古道洞口塘两边,一是修建于民国的沙石道,现为320国道,一是新近建造的卲怀高速,三路对接,洞口塘是古今对接文明互通的入口与出口吗?货畅其流,人畅其流,而文化呢,而文明呢?忠孝仁爱,不单是从沧桑岁月的湘黔古道传承而来;雪峰山为证,这更是中华民族一直背负在肩的——中华文化从没断过,源自华夏古道一直在延伸,一代代人接过忠孝仁爱担子,坚定地、隐忍的,哪怕付出生命代价,都不放下肩,挑着中华文明诗意地前行。


分享至 : QQ空间
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个回复 倒序浏览
沙发
laoxie234  金牌会员   2015-4-15 19:07:03
本帖最后由 沙潭跃鲤 于 2015-12-7 17:48 编辑

{:soso_e17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唐氏中医理疗  超级版主   2015-4-15 19:37:33
本帖最后由 沙潭跃鲤 于 2015-12-7 17:48 编辑

好文章{:soso_e17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飞翔  高级会员   2015-4-15 22:38:24
本帖最后由 沙潭跃鲤 于 2015-12-7 17:48 编辑

写得不错,希望能经常看到你的作品

点评

不是我写的,是刘诚龙写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4-16 08:5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神者归来  网站编辑   2015-4-16 08:55:47
本帖最后由 沙潭跃鲤 于 2015-12-7 17:48 编辑

写得不错,希望能经常看到你的作品[/quote]
不是我写的,是刘诚龙写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两只脚  论坛元老   2015-4-19 08:37:26
本帖最后由 沙潭跃鲤 于 2015-12-7 17:48 编辑

{:soso_e11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免责声明:湖南高沙网所有帖子仅代表作者本人意见,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网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法律顾问:向涛律师

湘公网安备 43052502000012号

Copyright © 2013-2020 湖南高沙网 hngaosha.com 版权所有.

GMT+8, 2024-5-12 17:51 , Processed in 0.231191 second(s), 33 queries , Gzip On.

可信网站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湖南辟谣平台 湖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我的设置 发布资讯 主论坛 手机版 微信登陆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