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高沙网

导航上方广告
搜索
老树红叶 高级会员
便民服务

0739-2969798

电话服务热线时间:9:00 - 17:00

关注我们

微信

本帖最后由 沙潭跃鲤 于 2015-12-7 18:54 编辑

第三章  礼仪习俗
第一节   生育  诞辰
旧俗孕妇怀孕,娘家提公鸡探望,叫催生。怀孕期内忌食兔肉,免生缺嘴儿女;接近产期,忌见穿红衣者。孕妇难产,在住宅大门口张鱼网。过去农村卫生医疗条件很差,孕妇临产,一般都请“接生婆”接生。由于技术不高,设备简陋,常有难产致死者。婴儿落地不哭或难产者,家中焚烧纸伞,谓烧桐油可以辟邪。遇到难产被视为鬼神作怪,请巫婆焚香烧纸撒茶叶米驱鬼。
小孩出生后,产妇要卧床休息,叫做坐月。旧俗产后三天,不食油荤,只以黄糖(片糖)当菜,喝甜酒。三天后方可进食肉类。在坐月时,忌食辣椒。坐月期间,要用毛巾包扎头部,不沾冷水,不受风寒,不食生冷食品,亲友一般送产妇猪肚、精肉、片糖、母鸡、鸡蛋之类,用以补养身子。坐月期内,不准外出,以免污秽龙神,给人带来灾难。满月后才能到别家串门。产后的胞衣用旧瓦罐密封,深埋于十字路口或丢入河、塘。
敬散姜茶。凡出生孩子的人家以甜酒、姜片、片糖熬“姜茶”散给左邻右舍,共庆添娃之喜。高沙市面经常发生庆贺朋友生孩子的打闹局面。他们用红绸子捆住新当父亲的人,一面打锣,一面喊:“摇床拱被,私造人丁,该当何罪?该打该罚。”一般同龄朋友则用锅底灰趁对方不注意时“涂喜”, 引来众人欢笑。
婴儿落地,第一个外人进门谓之“踩生”。如来人是多子多福者,主人温酒端茶相待;如果是孤寡人或手持锄头,簸箕等物者,则尽量回避,自认晦气。
婴儿诞生即鸣放鞭炮并随即向娘家报喜。报喜礼物,生男则提公鸡;生女则提母鸡。娘家不受礼,并回赠粮米,衣服、红包等。婴儿出生,一般先取个吉利乳名:龙儿、凤儿、福儿、喜儿;有的则以“贱”代贵,狗儿、牛儿、叫花子。小孩初生,即有算命先生上门排算八字,并用书面形式记录好,献给主人家,叫做“送官书”。如果八字带煞,便将小孩寄名,或改取僧名,年年往寺庙庵堂朝香献贡。富家子弟还买来穷人儿子送往庵寺作为“替僧”,或认岩石、松柏、桥梁、碑等为干爷娘,取名“石伢”、“松伢”、“桥伢”、“碑伢”等,每逢生日或新年,便前往岩、松、桥、碑前焚香礼拜。还有认人为亲娘亲爷的,认定后往来密切。婴儿下地三日,用艾叶、过路樟、九里志、万岁藤、金银花藤等中草药煎水洗澡,俗称“洗三”。孩子刚生下来,尚无母乳,给孩子喂“勾藤(一种中药)水”,以消毒降火。三天后,给产妇洗洗“风药水澡”,实为“蒸汽浴”,同时也给小孩用药水洗口洗身,示意长大后举止文明,不讲污言秽语,不偷盗为非。高沙人数说小偷小摸,或乱拿东西的人是“洗三冇洗手”,“手脚冇干净”。 讲污言秽语的人是“洗三冇洗口”。
洗三时,边洗边唱念祝祷歌谣,如;“娃娃洗了过路樟,十里过路九里香;娃娃洗了万岁藤,易养易带长成人。”,这天,亲友来贺,叫“打三朝”,主人办席待客,并分赠红蛋等物。
女儿在满月前三天之内,男孩在满月前后三天之间,给婴儿剃除胎发,留下脑气门部位不剃,剃下的胎发由父母收藏。剃头师傅吃过酒饭,收受香桌上敬奉祖先神灵的升米红包,并说吉利语。对小孩不可直称长得嫩胖,乖巧,要反称长得丑怪,象狗一样。小孩出生百日,开始吃饭食荤菜。一般选用鲤鱼、猪尾、猪嘴、猪肠和三个肉丸子,每样喂一点,外婆家赠送“记性粑”(糯米粑)、柏枝(谐百知),还有赠戴长命锁的,一般戴到十二岁左右解锁。
    小孩第一次坐摇窝到外婆家,称“移窝”。去时用烟锅灰在婴儿额上画“十”字或“王”字,以避惊吓。外婆家将带来的喜饼分送给邻居,待小孩回家时,外婆及各邻居又回赠钱米衣物。
小孩周岁,亲友送礼祝贺,家长宴请款待;并举行“抓周”活动,占卜小孩前途。抓周时将算盘、书、笔、糖果、钱币等摆在小孩面前,让其随意抓取,最先抓到什么,便预示小孩将来的爱好。
诞辰
无论大人小孩,每逢诞辰,必须改善饮食,叫过生日,一般男庆虚岁,女庆实岁,称“男兴上,女兴满”。小孩过生日,称“长尾巴”,也有叫“狗匑灶”。有的过生日,早餐吃素,叫吃报母斋。六十岁以上,逢十则叫庆大寿,寿龄越高,寿庆越隆重。庆寿前,将请柬分送亲友,寿诞先晚行祝寿礼,寿主居上座,接受晚辈礼拜,俗称拜寿。礼毕,以米粉招待,叫吃长寿粉。寿诞之日,亲友赠鱼、肉及寿联、寿匾等,主人盛宴待客,座次讲究班辈、年龄大小,言谈举止,皆循规矩。寿庆规模视贫富而定,富户设寿堂、挂寿幛、燃寿烛、献寿桃、打寿醮、唱寿戏、大宴宾客;殷实户设几桌酒席宴客,贫苦人添道荤菜自寿自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做生简单一点的,社会上祝寿风气从简从俭,煮几个鸡蛋给寿主吃;讲究一点的仍然请宴,诞席散时,赠送蛋糕、长寿面。但l980年以后,传统的寿庆习俗又起,祝寿礼物丰厚,主人待客少则几桌,多则数十桌。
第二节     婚   娶
旧社会男女婚姻均为父母包办,媒人说合。由媒人牵线搭桥,介绍对方家庭情况,若双方父母愿意,则媒人安排双方约定于某时某地见面,若双方满意,则议定“看垱”,女方有婶娘或姑姑、嫂子等陪同去男方家中实地查看家庭情况。男方须设宴招待,并送给女方见面礼(红包)。若女方不肯领餐,拒收红包,则表明女方不满意;若女方领餐并接受红包,则表示同意这门婚事。再进行合婚。
旧俗议婚,男方接女方生庚后,压在神龛香炉之下三夜,家中无不祥之事,便可合婚。
    订婚时,男方准备庚帖,即红鸾笺与绿凤柬各一张,称鸾凤书,庚帖里层左边写男的生庚,留右边由女方填写,再请媒人送往女家。女方将女的生庚填好后,留住象征男方的鸾笺,送回代表女方的凤柬,称为拨庚。庚帖也有用龙凤书的,红书为双龙图案,绿书为双凤图案。订婚时男方须准备一份彩礼,女方则准备嫁匲。订婚后,男女双方互相走动,礼尚往来,加深感情。经一段交往,择日完婚。
迎亲时,轿门悬着古镜辟邪,忌新娘碰上“四眼人”( 孕妇),轿上挂着马灯,轿内放一火箱。彩轿到达女家大门口,其亲戚会把门关上,待男方从缝里塞进一些线,才给开门,叫做“挡亲礼”。彩轿抬到男家停在大门外,男方杀雄鸡祭祀后,再抬至堂屋前,新郎才去开轿门,迎接新娘进屋拜堂。
当晚,高沙有闹房的习俗,新郎的好友,来到新房,新郎以茶点招待;要新郎新娘表演“同鞋(偕)到老”、“同过鹊桥”、“摘花送妹”等节目,在欢乐的嬉笑中结束。因旧社会男女婚姻为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新婚男女互不相识,以闹房这种形式促使新婚夫妇相互接触,也是一种好方法。
    新婚夫妻到新娘娘家去,叫回门。回门那天,不能留宿,必须当天赶回。如两家相距太远,就等满了月才回门,但不论留住多久,必须夫妻同归。有的则是在婚后次年的春节回门。清代至民国初年,妇女订婚后夫死,提倡“守望门寡”。结婚后夫死,更是守寡终身,不得再嫁。夫妻关系恶化,如有女子私奔,族间有处以沉塘溺死者。如因丈夫死后生活困难而改嫁的,婚礼必简单,不动鼓乐,不拜堂,不闹洞房,轿子不从娘家正堂屋出门。五·四运动以后,青年妇女守寡者日益减少。
50年代后,人民政府提倡婚姻自由,寡妇再嫁为法律所允许,同时也允许离婚男女再行复婚。婚事由男女青年自主。议婚、订婚多由双方交换信物或合影留念。有的征得家长同意,由男方设酒会、舞会招待亲友,宣布订婚。结婚仪程也大为简化,到政府取得结婚证后,各自按经济情况办筵席,请主婚人宣布,亲友聚会热闹热闹。80年代后,嫁妆、筵席逐渐讲究,兴闹洞房,讲恋爱经过,但旧俗的繁文缛节不再恢复。
                              第三节  丧  葬
    旧俗,送终丧葬,是儿孙必须履行的孝道。父母重病,儿女必须回家尽孝。病人咽气前,儿孙辈跪于床前送终,如其神志尚清,就吩咐遗言。有的儿孙外出赶不到送终,就喂参水“吊气”,拖延时日。气绝即放铳一响,鞭炮一挂以报丧。然后烧“篙荐”(备以以包袱雨伞送行之意),停尸板脚下点一盏灯。用柏叶水沾白布给死者洗身,装殓。装殓衣服要成单数。死者口里含七粒米,或银子叫作带粮走。
母亲死后,要先通告舅家,舅父母来到,孝子要跪在舅父母面前。舅父母对去世情况,予以了解和分析,叫做“分真”。再给外甥讲些好话,叫作“讨好”。父亲死了,跪向伯叔辈请求分真讨好。平时,孝子对父母不好的,会久久跪着,听从教育,许可起身才能站立,然后死者入殓。
入殓后,要请和尚念经超度亡灵, “开路”、“救苦”;请礼生主持“绕棺”、“辞堂”、“点主”、祭奠。孝眷披麻戴孝,男孝眷穿白色麻织品长衣,头戴由麻布做成圆圈、前边缀上六颗白棉花的孝帽,并拖上麻布长头巾,脚穿麻鞋和白布袜子,手持孝杖;女孝眷则戴白布做成的帽子,外罩白色麻织品头罩,穿白色麻织品长衣,脚穿麻鞋和白布袜子,手持孝杖,称作“成服”,并请人唱丧歌或唱戏守夜。
办理丧事期间,凡来吊孝的客人或前来帮忙的人,不论长幼、不论辈分高低,孝子必须跪接,俗话说:“死了父母,见了狗都要下拜”,说是可以给亡故的父母解过。受拜礼的人要扶起孝子,并说“起得快,发得快”。
吊孝时,要送纸钱、蜡烛、线香和奠礼,在灵前行礼(跪拜),烧纸钱,孝子跪拜答礼。后来改为送花圈、祭幛、挽联。
出殡安葬前一晚,要举行家奠(上祭)。一般由长子开祭,行三跪九叩大礼,行三献礼;然后举行客祭,先舅府,再叔伯、再姑、姨等表亲,后晚辈如侄、孙,最后由儿媳休祭。
每一祭的仪程为:起鼓、鸣金、奏大乐(唢呐)、鸣炮、金鼓合奏,赋细乐(笛子二胡),主祭人扶杖出帷,于香案前、食案前行礼(行三献礼或通献礼),跪,俯伏,宣读哀章(祭文),焚化冥钱、奠章(祭文)礼成退位。
出殡,高沙旧俗出殡队伍最前面撒路纸,放炮火;以仪仗(旗幛蓝伞)为前导,花圈、乐队随后;由女婿举铭旌牌坊,孝子(长子)端灵牌,男孝眷在灵柩前拜路,女孝眷在灵柩后送葬,送葬花圈、乐队必须成单数。不论墓地远近,抬棺的绕道缓行。有的地方抬棺的要走乡间小路表示死者对家乡的留恋和告别。沿途如过亲戚朋友家,必燃放鞭炮,孝子须答拜。
开“头七”,应“五七” 。从死者死亡之日算起,每七天称“一七”,“五七”之内,孝子不能理发,叫“蓄五七”。死后第七天,要请和尚“开头七”,也有的在丧葬结束之日开头七。到五七之期,又要请和尚应五七。高沙地方,和尚所念经忏多为《城隍宝忏》。母亲亡故,须拜《血盆忏》。
    1949年后,各地丧事改革从简。一般出讣告,开追悼会以悼念死者。城市推行火化,在殡仪馆或死者生前所在单位举行追悼会,亲友吊丧,送以花圈、祭幛,出席追悼会。近年来高沙镇也出现了送殡仪馆火化,土葬者亦减少了很多旧俗礼仪。80年代起,出殡时有动用汽车、旌旗为前驱的,送葬人员多,铳炮喧腾,花圈直径高达3~5米,建坟修墓比过去增多而且讲究。
              第四节   人情交往
     亲朋戚友之间,逢年节、寿诞、喜庆,互相探望、庆贺。春节拜年,高沙有“初一崽,初 二 郎,初 三 初 四外甥郎,初五初六胡乱行”的 习 惯 ,初 一 这 天 一 般 是 在 家 里 给 大 人 拜  年 ,也 有 邻 居 互 拜  ;初 二 ,女 儿 女 婿 给 岳 家拜年 、初三初四给舅 家 拜  年 ,初五以后再给其他亲友拜年。给长辈拜年需备有礼品,解放前,一般为一包片糖、一包煮熟的猪肉,称为“叶包”。现在都改成补品或直接敬一个红包。如果带有小孩拜年,则必须给小孩回以红包、糖果。
平时敬客,与客人见面或分离,相互抱拳作揖,民国以后逐渐改为握手。有客入室,须起身相迎让坐,敬烟茶要用双手。客人在座不责备家人,不打骂小孩,不扫地。有长者在座,不摇头晃脑,不翘腿、不乱笑。客人谈话,不随便插嘴。客人众多,须逐一招呼,不得疏漏一人。客人告辞,须起身相送出门。客入主门,雨具不带入室内,并忌带中草药及纸线、香烛和白布等物。主人敬烟茶,要双手接取。不经主人招呼,忌入内室。


分享至 : QQ空间
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个回复 倒序浏览
沙发
蓼水欢歌  管理员   2014-3-2 18:26:48
这些习俗要代代传承,因为这是我们高沙人文化的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免责声明:湖南高沙网所有帖子仅代表作者本人意见,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网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法律顾问:向涛律师

湘公网安备 43052502000012号

Copyright © 2013-2020 湖南高沙网 hngaosha.com 版权所有.

GMT+8, 2024-9-28 19:17 , Processed in 0.191106 second(s), 32 queries , Gzip On.

可信网站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湖南辟谣平台 湖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我的设置 发布资讯 主论坛 手机版 微信登陆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