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高沙网

导航上方广告
搜索

©  蓼水欢歌  管理员  /   2013-10-14 19:28  /   0 人收藏

作者:黄三畅  来源:邵阳日报  

去年秋季的一天 ,我和朋友李锋君陪同我的同乡曾维浩君及他的父母 ,专程到黄桥铺一游。
    黄桥铺位置在洞口县东方偏南,西南面 、南面与武冈边界 、隆回边界相距都只有5公里的样子 ,是三县交界处的一个集镇。现今的洞口县是上世纪50年代初从武冈县析出的 ,民国时期 ,黄桥铺曾是武冈县九区一直属镇中的一镇 ,那时市政的规模相当不错,商业也是繁荣的 ,是一方商品的集散地。黄桥铺旧时水运很方便 ,资水流到镇西十里许的地方 ,有流经高沙鎮的蓼水注入 ,流到镇东十里许的地方 ,有流经洞口镇的平溪江加盟 ,黄桥铺是左右逢源。黄桥铺也是人文荟萃之地。武冈先贤祠供奉的第一人— — — 唐代的邓处讷 ,就是黄桥人 ,他曾任邵州(今邵阳市)剌史 、驻守潭州(今长沙市)的武安军节度使。据《宝庆府志》,宝庆府也把他列为本地区最早的“乡贤”。他的墓也在黄桥铺。还有一个农民英雄袁有志 ,在明崇祯年间因深受朱家岷王“筑城之害”而起兵黄桥铺 ,率万人攻克武冈州城 ,杀死岷王。共和国开国少将袁以烈 ,也是黄桥人 ,他在南昌起义中的故事至今还到处传颂。平溪江注入资水处的龙潭铺 ,还有旧时“武冈十景”之一的“龙潭夜雨”,好多文人包括唐著名诗人王昌龄宋陈与义在内都歌咏过。黄桥铺到龙潭铺一带还是鱼米乡。清道光武冈州庠生高沙人萧鸿钧写 过《武冈竹枝词》十九首 ,其中一首是:龙潭春水碧如油,赤足渔娃鼓枻游。昨夜钓筒才收得,银鳊串串买江头。”估计黄桥铺鱼市上的很多银鳊 ,是从龙潭铺的“赤足渔娃”手里贩去的。
    但黄桥铺周围的很多地方旧时水利条件是不太好的 ,所以旱土作物红薯 、麦子 、棉花 、桑麻种得多 ,红薯 、麦子之类的杂粮也是这一带人的“半年粮”。这样 ,洞口县别的地方的人似乎有点鄙夷这一带的人 ,说 是“从荞麦畬里走出来的”,是“荞粑佬”。我的朋友彭俊涛写过一篇散 文《麦粑情愫》,说黄桥人头上顶了这样的代名词 ,是一种深深的隐痛。但我觉得 ,荞粑佬”与“米饭佬”并没有高下优劣之分 ,大米,杂粮 ,各有千秋。还是那个萧鸿钧 ,在《武冈竹枝词》中就写了这样一首:黄桥胜地足桑麻 ,麦饼出笼味最嘉。更爱秋风八月里 ,家家棚棚打棉花。”在他的笔下 ,那些别人看不起的东西正是他最欣赏的。说起“桑麻”和“棉花”,我特有感触。一直到上世纪80年代 ,我母亲还常常到黄桥铺去买麻 ,然后织成蚊帐到高沙一带去卖。而在更早的年代 ,她也把从黄桥铺买回的棉纱织成土布放到黄桥铺去“印花”,用来做被套 ,那白底蓝花的被套上有龙凤花鸟;用一句套话 ,我就是盖着“印花布”做被套的被子长大的。
    黄桥铺是离我们老家一带最近的集镇 ,旧时人们用腿丈量出到那里是十五里“蛮路”,后来筑了公路 ,里程碑承认是八公里半。在我们老家一带人的心目中 ,黄桥铺是“大地方”,到那里去 ,虽然中途还有陡峭的“山桃坳”,但上街并不觉得难走。上街 ,一是卖东西 ,如红薯 、大蒜 、辣椒 、猪崽子 、猪肉 ,— — — 我们老家一带 ,贡献出的红薯最多;二是买东西 ,其中也有猪崽子,还有数额较大的日用百货或鸡 、鸭、鱼 、肉。当然 ,哪一个人上街 ,除了自己买东西 ,还要承担村邻的嘱托 ,给我带一包染料” ,给我带一把镰刀”……一般上街的人 ,总会或多或少地给孩子买些吃的东西 ,所以做父母的上街,儿女是很期待的。稍大一点的孩子 ,就希望跟着大人上街。我第一次上街是十二岁那年。在街上 ,母亲给我买了两个豌豆饼吃了 ,很香很香;那香到现在还萦绕在我脑海里没有散去。青年时代在家务农时 ,为了生计 ,我无数次到黄桥铺买东西卖东西 ,那现在看来是“袖珍型”的石板街 ,留下了我的足迹。
    那天受邀去黄桥铺 ,我当然乐意,旧地重遊嘛。维浩君供职广东珠海 ,他还是在上世纪70年代末尚是半大小伙子的时候到过黄桥铺。他去黄桥铺的目的也 是“怀旧”。
    那天 ,我们从新建的街道迤逦到老街区去 ,毋庸讳言的是 ,我们是从繁华走向萧条 ,且越走越萧条。袖珍”的街还在 ,但店铺少了 ,来往的行人少了 ,更没有当年的“摩肩接踵”的景象了。我们走到以前最繁华的上节街 ,更有无限沧桑之感。真是面目全非了啊。当年石板铺道的上节街 ,商铺挨挨挤挤 ,黄桥供销社”规模尤其大 ,还有好几家小吃店。而今石板不见了 ,铺着的是碎石 ,— — — 应是为筑水泥路垫基脚。街上几乎没有行人。我们踏着壳壳作响的碎石 ,步履蹒跚而艰难。辨认出一座房子就是当年的供销社旧房 ,但见门墙破败 ,可以肯定已经不是商铺了,往门里面看 ,只有几个人在打麻将。维浩君说要找一个小吃店。当年他从家里挑几十斤麦秆 ,卖到一个造纸厂设在镇旁的收购站 ,怀揣一块多钱 ,走到那个小吃店 ,或吃一碗三毛钱的肉丝面 ,或吃三个五分钱一个的肉包子 ,感觉特别好。— — — 已不知那店面在哪里了 ,看到的都是一些民居 ,且很多是铁将军把门 ,蛛网障窗。我知道黄桥铺还有一家“洞口竹雕厂”,在那个厂的展橱里 ,我欣赏过竹蔸 、竹筒雕刻的观音 、弥勒 、飞天和饰有龙凤花鸟的其他工艺品。我们找了一转 ,没找到 ,问一个人 ,说是早就搬走了 ,搬到洞口县城去了。我们知道黄桥铺正 在“凤凰涅槃”,一些产业在县内进行统一整合 ,既“搬走”一些 ,就也可能“搬来”一些 ,还可能有新兴的 ,但仍然难免生出悲凉来。
    行政区划是不能把一个人与一个地方的情愫隔开的 ,作为老黄桥客 ,我祝愿她重铸辉煌。
分享至 : QQ空间
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个回复 倒序浏览
沙发
鹰雁行  版主   2013-10-15 10:50:52
本帖最后由 沙潭跃鲤 于 2015-12-7 19:26 编辑

好浓烈,好美好的怀旧思乡情情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神者归来  网站编辑   2013-10-16 20:19:41
本帖最后由 沙潭跃鲤 于 2015-12-7 19:26 编辑

楼主好文!让我想起了曾经在黄桥工作过的激情岁月。
黄桥虽然偏远了一点,但那里的百姓很勤劳,很淳朴!
黄桥是一个很锻炼年轻人的地方,尤其是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高沙很多人都有过在黄桥工作过的经历。
十几年前的黄桥,筷子长的街道上整天尘土满天飞,黄杨公路上的磨矶古有脸盆大,一路上还是千沟万壑,坐班车如进了糠筛,颠簸的人肠子都出来了,坐车还不如走路快。自从邵怀高速通车后,黄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镇建设日新月异,水泥路四通八达,乡村美如画,有机会,要到曾经奋战过的地方去走走看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免责声明:湖南高沙网所有帖子仅代表作者本人意见,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网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法律顾问:向涛律师

湘公网安备 43052502000012号

Copyright © 2013-2020 湖南高沙网 hngaosha.com 版权所有.

GMT+8, 2024-11-24 10:59 , Processed in 0.270021 second(s), 34 queries , Gzip On.

可信网站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湖南辟谣平台 湖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我的设置 发布资讯 主论坛 手机版 微信登陆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