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沙潭跃鲤 于 2015-12-7 19:35 编辑
洞口县2013年师德教育活动考试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教师在履行教育义务的活动中,最主要、最基本的道德责任是( ) A.依法执教; B.教书育人; C.爱岗敬业; D.团结协作 2.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是( ) A、为人师表 ;B、清正廉洁 ; C、敬业爱业 ; D、团结协作
3.师德的灵魂是( ) A、关爱学生; B、提高修养; C、加强反思; D、提高业务水平
4.()是教师同事之间良好沟通的基础( ); A. 少争多让,善于倾听; B. 容忍异己,理解宽容; C. 坦诚相见,赞美欣赏 D. 巧用语言,珍惜情谊; 5. 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是( ); A.爱工作; B.爱学生; C.爱学校; D.爱教育事业
6. 根据法律的规定,我国义务教育学校的内部管理体制( ) A、教师负责制; B、校务委员会负责制; C、家长委员会负责制; D、校长负责制
7.关于“师爱”,下列说法正确是( ) A.出于私情之爱; B.对少数优秀学生的关爱;C.严慈相济,既有母爱的纯真、慈祥,又有父爱的严格、庄重; D.师爱不具有育人的作用
8.《教育法》规定,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学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 ) A、民事责任 B、刑事责任 C、一般责任 D、行政责任
9.某县教育局在教师中随机调查,问“您热爱学生吗?”90%以上的教师都回答“是”。而当转而对他们所教的学生问“你体会到老师对你的爱了吗?”时,回答“体会到”的学生仅占10%!这说明( ) A、教师还没有掌握高超的沟通与表达技巧; B、教师尚不具有崇高的道德境界; C、教师缺乏信心 ; D、教师缺乏爱心
10. 教师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才能为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 A、师范; B、依据; C、保障; D、基础
11.依法治教的重点是( ) A、教育法学教育和研究 B、教育法律的遵守 C、教育立法 D、各个教育部门按照法定的权利和义务要求来治理教育,依法指挥、组织、管理、实施、监督、参与教育活动
12.教育法律关系中两个最重要的主体是( ) A、教育部门和下属学校 B、教育机构和非教育机构 C、教师和学生 D、教育领导和教师
13. 教师在面对压力的情况下,仍然能保持健康而稳定的心态,这是其()特点发挥了重要作用。( ) A、人格; B、智力; C、意志; D、心理
14. 所谓为人师表是指教师要在各方面都应该成为学生和社会上人们效法的表率、榜样和楷模。这一涵义是由( ) A、社会舆论决定的。 B、教师的工作对象决定的 ; C、法律法规决定的; D、传统习俗决定的 15.对学生的培养及全面素质的提高,起关键作用的是教师的 ( ) A.能力 ; B.学识 ; C.态度 ; D.方法
16. 加强师德建设是具有社会意义的重要工程,是贯彻()的现实需要。 A.依法治国 B.以德治国 C.以人为本 D.均衡发展 17.教师未经学生同意按考分高低排列名次,张榜公布,或让学生分发试卷即侵犯学生的( ) A.隐私权 B.名誉权 C.受教育权 D.人身自由权
18.教师必须十分重视自身的发展,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这体现了教师劳动的哪一特点?( ) A.复杂性、创造性 ; B.连续性、广延性 ; C.长期性、间接性;D.主体性、示范性
19.胁迫、诱骗、利用未成年人乞讨或者组织未成年人进行有害其身心健康的表演等活动的,由( )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A.教育部门; B.检察机关;C.公安部门;D.司法部门
20.小陈平时自由散漫,学习不认真,一天在课堂上用手机给班上的女同学发短信“某某,我爱你”,被上课的王老师发现收缴,并将小陈的短信向全班同学宣读,同时指责其“思想堕落,道德败坏”。下课后小陈要求王老师归还手机,王老师说:这是罪证不能归还,要交学校德育处。校长指出,王老师①未经学生同意翻看短信侵犯学生的隐私权。②批评的话语侵犯学生的人格权。③收缴手机侵犯学生的财产权。④作为老师不能以违法的方式对待学生的违纪行为。你认为校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二、判断题:(对的填√ 错的写×,每小题1分,共20分)
1.城镇中小学教师在评聘高级职务(职称)时,要有一年以上在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经历。( ) 2.师德表现将作为教师资格定期注册、业绩考核、职称评审、岗位聘用、评优奖励的首要内容。( ) 3.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 4.教师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民事责任。( ) 5.没有责任就办不好教育,没有感情就做不好教育工作。( ) 6.“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是教师的权利。( ) 7.侵犯未成年人隐私,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刑事处罚。( ) 8. 制作或者向未成年人出售、出租或者以其他方式传播淫秽、暴力、凶杀、恐怖、赌博等图书、报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以及网络信息等的,由主管部门责令改正,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 9. 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或者没有在显著位置设置不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标志的,由教育部门责令改正,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 10.学校、幼儿园、托儿所教职员工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行为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依法给予处分。( ) 11. 教师健康的心理是学生心理健康的保证,是教师完成工作职责的前提条件。( ) 12.教师的师德修养,只有在学习中才能得到不断的充实、提高和完善。( ) 13.学生在学校各项权利中最主要、最基本的一项权利是生命健康权。( ) 14. 由于职业的规定性,教师的道德人格与一般道德人格有显著的不同。( ) 15. 在现代社会,教师与学生家长的社会地位应该是互补的;( ) 16. 提出了教育事业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的是江泽民。( ) 17.教师只要在课堂教学中按其职业道德的要求行事就可以了。( ) 18. 终身学习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教师职业特点所决定的.( ) 19.节假日补课是国家教育部明令禁止的,是一种非法行为。() 20.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是“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
三、多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主要措施有:( ) A.强化师德教育; B. 加强师德宣传; C. 严格考核管理; D. 加强制度建设;
2.未成年人享有的权利有:() A.生存权;B.发展权;C受保护权;D参与权等权利
3.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基本方法有:( ) A、虚心向他人学习,自觉与他人交流 B、坚持自律和他律相结合 C、加强理论学习,注意内省、慎独 D、勇于实践锻炼,增强情感体验 E、确立可行目标,坚持不懈努力
4.小学生张红军因为不能完整背诵课文,王老师罚他当天放学后抄课文20遍才能回家,张红直到晚上七点才抄完,王老师的行为侵犯了学生的( ) A、健康权B、休息权C、娱乐权D、不合理劳动权
5.教师与学生人格平等体现在哪里?( ) A、不用高高在上的眼光看待学生B、和小学生交流,交谈时要蹲下来保持平等 C、要求学生作到的教师首先要自己作到,不凌驾于学生之上 D、不以个人的权威或职业地位掩饰自己,不带假面具 E、理解教学相长的含义,具有向学生学习的意识和行为表现。
6.学校可以解聘教师的情形有( ) A、不能团结同事其他教师不愿与之共事的; B、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 C、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 D、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7. 下面有关教师为人师表的特征正确的是:( ); A.为人师表具有鲜明的示范性; B.为人师表具有突出的严谨性 C.为人师表具有较弱的激励性; D.为人师表缺乏可操作性
8.教师与家长合作沟通的态度和技巧主要有:() A.谦虚和蔼; B.尊重理解 ; C.一视同仁; D.角色置换
9. 教师有下面哪些情形之一,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A.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 B.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C.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10. 学校应当建立与家长之间的学生安全信息通报制度,特别需要通报的内容有( ) A.学校规定的学生到校和放学时间; B.学生非正常缺席或者擅自离校情况 C.学生身体和心理的异常状况;D.其他有关学生安全的信息 四、案例分析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为了提高作业批改的反馈效果,一位老师问学生:“大家喜欢什么颜色来批改你们的作业?红色代表火焰和热烈,黄色代表宝贵和权力,黑色代表庄严和坚强,蓝色代表大海和希望,绿色代表自然和生命……”同学们几乎异口同声地说:“我们喜欢绿色!”“老师,你用绿色给我们批改作业吧!”“好!就这样决定了。那么,在作业批改中,你们喜不喜欢用打叉的符号?”“最好不用!”于是,在教学中,他一直坚持用绿色来批改作业、改考卷。在批改中,不用叉号,改用“?”和批语。绿色的批语起了不小的激励作用,同学们非常喜欢他批改的作业,学习的反馈效应很好。同学们不仅纠错能力得到了加强,学习成绩也有了显著的提高。 问:这个案例中教师教育为什么会取得成功?
2.某校初中二年级学生王某平时纪律松散,经常迟到,上课与邻座讲话,经老师多次教育仍无改变。该生家长因忙于做生意,对子女疏于管教。班主任赵老师虽然多次与其父母联系但没有找到其父母。赵老师认为,如果继续让王某随班学习,会给其他同学带来不良影响,于是他三番五次找王某谈话,要其自动退学。王某在老师的压力下,加上本身又有厌学心理,便于2003年5月20日,未经家长同意,辍学回家。 问:这位班主任做法是否合理?请加以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