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沙潭跃鲤 于 2015-12-7 17:28 编辑
美丽中国在漳州的实践与探索 ---专访漳州市委书记陈冬 来源:领导文萃2012年,漳州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元,达到2017.8亿元,公共财政总收入突破200亿元,达到205.5亿元,总量均比2008年翻一番。 2011年9月漳州市第十次党代会确立“建设创业创新又富又美的新漳州”总体发展定位,明确将“田园都市、生态之城”作为城市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2年3月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上看望福建代表团全体团员时强调:“生态资源是福建最宝贵的资源,生态优势是福建最具竞争力的优势,生态文明建设应当是福建最花力气的建设”。 新加坡上世纪60年代就提出了“花园城市”的规划理念。90年代,有记者问李光耀资政,新加坡靠什么招商引资,他说了四个字“种花种草”。
漳州拥有大面积的荔枝园、香蕉园、水仙花基地,稍加整理,就能成为城市的公园,原有植被、地貌都可以很好地保存下来,农民也照样可以种植作物,而且投资少、见效快。 在乡村环境综合整治、生态建设中,我们也积累了一些经验: 一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对现有的果园、菜地、苗圃、渔塘、河滩等,根据地形地貌,尽量保留生态群落,精心规划设计,稍加整理,适当配套,形成既具有自然野趣,又具有健身、休闲、娱乐功能,既让人放慢脚步、放松心情,又促进生态优美、生产发展、生活方便的绿色开敞空间….. 二是就地就便,节约成本。乡村环境综合整治,坚持“宜土不宜洋、宜淡不宜浓、宜简不宜繁”,保留当地乡村风貌、民居风格、民间风俗,不大拆大建,不大挖大填,不随意砍树炸石,多用木头、砖头、石头,少用水泥、钢筋、瓷砖。根据测算,目前我市郊野公园的建设成本,只相当于城市公园的四分之一。…收到“花最少钱,建最好景”的效果。 三是尽力而为,量力而行。 在土地运作方面,主要采取三种方式:一是只征不转。比如,龙文区西溪湿地公园,由政府统一征用土地后,通过规划设计改建成公园,但不改变土地的使用性质。二是只租不征。比如,漳浦县郊野公园,由企业向农民租用农地,但不改变土地上原有种植的农作物。三是土地整理。鼓励农户把边角地、荒弃猪圈、旱厕、仓库、工棚整理盘活。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的发展道路,突出集约节约发展,引导项目、企业向园区集聚,尽可能留出更多的土地用来建设生态保护带,预计到2015年,我们将以占全市5%的土地创造出80%以上的工业产值。 实践证明,生态环境就是竞争力,经济的绿色化不仅不会成为经济增长的负担,反而可以成为吸引项目和人才、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引擎。比如,旗滨玻璃落户东山县,看中的就是这里优越的生态环境并把总部从宁波迁过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