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沙潭跃鲤 于 2015-12-7 20:28 编辑
“瓶颈”之痛 ——县域经济新观察之一 (2013年4月8日湖南日报) 本报记者 刘银艳 李志林 通讯员 吕运涛 李锋 杨勇兵 王蓉 今年,省政府出台1号文件,决定滚动扶持27个特色县域经济强县。
从2006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966亿元,到2011年的12971亿元,我省县域经济的综合实力在不断增强;但不可否认的是,县域经济仍是我省经济发展中的“短腿”,同沿海一些发达省份相比,差距明显:我省前20个经济强县的财政收入总量,不及江苏省一个江阴市;我省县域实现的财政总收入,占县域完成GDP的比重,不到7%;省内弱县与强县的差距也进一步加大。
湖南梦,强县梦。缩小与发达省份的差距,关键在县域经济;实现富民强省,潜力也在县域经济。
3月以来,记者在湘南湘北的一些县采访,县域经济发展一边是“热火朝天”,开发区里,已经运行的工厂,有序地忙碌着,在建的项目,车来车往里,一片尘土飞扬。而另一边,从基层干部到县里领导,对县域经济前行中遇到的种种“瓶颈”之痛,有担忧,有叹息,更多是充满着渴望。
副省长张硕辅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我省县域经济近年发展很快,但就像爬山一样,到达半山腰后,前面的路会更陡更难行,需要更大的后劲,才能向前冲。
资金——发展的血液很紧缺
祁阳拥有的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我省名列前茅,共有8家,天龙米业就是其中一家。刚刚易主的天龙米业算是经历了一场“生死劫”,作为全国大米加工10大企业,因为在扩张过程中,银行抽走4000万元的贷款,资金链断裂,生产停摆。所幸当地一家企业在这节骨眼上,出资1.2亿收购了天龙。
“天龙的发展,投资方向是完全正确的,就是资金的瓶颈没过去。还好有人接手,不然,十几年辛辛苦苦创出来的品牌就打了水漂。”对天龙了如指掌的祁阳县副县长唐安宝说。尽管重组成功,天龙无疑伤了元气。
在“挂面之乡”南县,挂面的产能超过50万吨,2012年全县挂面产值达18亿元。但一说起资金,在南县排名老二的夏桂秋,非常地无奈。每每到“关键”时刻,银行的资金就像天上的仙女,看得到用不着,紧急时刻,他几次找“老大”陈克明借钱,方才渡过一时难关。说到这一点,如今已经是中国挂面“老大”的陈克明,深有同感。企业在快速成长过程中,最缺的是资金。他也差一点因不能及时拿到银行贷款出现资金“断裂”,是凭着在圈子中的信誉,朋友及供销商主动帮忙,才闯过那一劫。
在永州,阳国秀的名气很大,她一手创建的湖南果秀食品有限公司,从15年前生产橘瓣罐头的小厂,至今已发展成集产品研发、生态果园、食品生产、物流配送和国内外市场营销于一体的现代化食品企业。
企业要上规模,没有资金寸步难行。果秀公司总经理沈述国告诉记者,要保证公司顺畅有序运转,每年需要近3亿元流动资金,但他们每年从银行获得的抵押贷款,以及政府提供的信用担保贷款,加起来只有1个多亿。
祁阳县县长苏小康认为,资金不足的县域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要进一步突破市场,就会遭遇资金“瓶颈”。他以金浩茶油为例来说明,这个湖南著名的企业,上得很快,达到一定规模后,便发现跑不动了,特别是做全国市场,相当吃力。现在,祁阳正准备与中纺集团签订协议,由中纺分批投资5至10亿元,将“金浩”做大。
道县县长秦志军说起这些年打造的道州工业园,颇为自豪。8平方公里的工业园里,近200家中小企业一字儿排开,风光气派。只是说到资金,他就没了底气。他亲自为一家企业协调的银行贷款,到现在还没有批下来,而这家企业另外从深圳申请的贷款,早到位了。他说,从广东来道县投资办厂的企业,都有再回到广东融资的经历。
“县里贷款,审批权都要到市里、省里去跑,时间一拖往往就不知道是何时。另外,道县每年有98.7亿元存款,贷款只有28.9亿元,近70亿元到外面去了。”秦志军说。道县最有特色的农产品——脐橙,种植面积12.8万亩,挂果8万亩,每亩能为农民带来3000元纯收入。“我县的脐橙,无论产量还是品质,在全国都排第一,但目前全是鲜果销售,精深加工有待时日,缺的就是钱。”
不仅在道县,存贷差巨大,是我省县域中的普遍现象,资金都往大城市和沿海发达地方跑,是资本的逐利性所决定的,但同时也抽空了县域经济发展的血液,使许多县的特色经济得不到充分发育,支柱产业难以做大做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