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树清跪拜在家乡的土地上,点燃香火、焚烧纸钱、燃放鞭炮和金门……唐金栋/摄影
杨树清捧起家乡三把泥土,回台湾后将放在其父亲墓葬里,慰藉其父在天之灵。唐金栋/摄影
【原乡】联播 作者:骄娇 2014年9月20日上午,秋高气爽,喜气盈庭,在洞口县作协办公室里,周伟主席正在主持召开“圆台湾作家杨树清问祖寻根原乡之梦”的会议。
“嘀嘀…..”周伟主席的手机响了,“喂,请问你是谁?”
电话那头在问,“周主席,我是洞口三中杨松军老师,请问今天什么时候动身去江口镇寻亲啊?”
“杨老师,请寻亲团的所有成员务必于12点钟在洞口高速入口处集合,好吗?”
11点45分,在洞口高速入口临时停车坪里,出现了两辆银白色的轿车,印入眼帘的,车身上喷写着“百善孝为先,”从车上下来一个高大魁梧、神采奕奕、一副官相的男人——杨松军老师。另一辆车上溅满了泥巴和灰尘,这段时间一直在忙于帮助杨树清问祖寻根,到处奔波,大概是忘记洗车了。“嘎……”车停下了,一个精神抖擞,稳步如燕,叼着香烟的男人---曾勇光先生。
“松军,周伟主席什么时候到啊?”
“师兄,周主席他们可能堵车了!”
由于车停后,车里没开空调,坐在车上有点不自在,摸着车门,小心翼翼地把脚挪下来,猫着腰,拐着拐杖,手拿族谱的老翁---杨相煌老书记。他是青光眼,一点都看不见,去年做了手术,一直未恢复好,为了帮助杨树清完成问祖寻根的重任,一直是带病工作着,一点怨言都没有;穿着唐装的是“百善孝为先艺术馆”的邵平老师;戴着眼睛的是高沙网编辑及摄影师蒋密文先生;提着照相机的是高沙网主编曾祥辉先生;另外,两个是杨姓宗亲:相同、期林。
“车来了”杨松军说。
陪同周主席来的,有洞口作协的袁娇素老师,洞口摄协的两位老师。
洞口塘,乃雪峰山脉中平溪江入口,此潭深水清,传说中有条龙沉入潭底,长期驻留洞口潭,护佑着洞口世代黎民。两边是悬崖绝壁,灌木丛生,经过风雨的洗礼,石头也雕塑出了栩栩如生的风景,有的像狗爬岩,有的像石笋,有的像活佛,有的像抗日期间肩靠肩的顽强抗敌的革命先烈……。洞口潭有个洞门,是湘黔必经之道,有“一门当关,万夫莫开”的天险,日本鬼子就在此处败下阵的,这里有着可歌可泣而悲壮的英雄故事。
寻亲团的车子,从洞口塘隧道穿梭而过,向着江口镇出发了!
江口,远看有一座山峰上,高高地竖直着一块“抗日英雄纪念碑”,这里埋着不知其数的抗日英雄,就是他们用汗血和生命换来了和平,捍卫了民族的尊严,缔造了中国崛起的新编章。山的对门有一条蜿蜓如蛇直达国家森林公园----罗溪的公路,前行三公里,便到了红桥村,两边山峰仍然险峻,山下错落着几座古屋,由于年代已久,早已破旧不堪。
12点16分,终于抵达寻亲的第一站:江口镇红桥村砖屋。
沿着石板路,穿过一道小巷,到了肖寿生家,他的家人看到一行这么多人,又是惊,又是喜,告知其原委后,搬凳子,沏茶忙得不可开交......可是肖寿生不在家,去江口赶场了。
“勇光,你和他家人去江口把肖寿生找回来,好吗?”松军说。
“好的....”
江口,有着几百年的赶场历史,买衣服的,买水果的,买蔬菜的,这里吆喝声,那里喇叭声,熙熙攘攘,车水马龙,好热闹啊!肖志军从车上下来后,满街跑去寻找他爹。过了片刻,一个佝偻着身子、头发苍白、背着大包、手持高粱扫帚的老翁被肖志军牵着手慢慢地走过来,大概是肖寿生老人家。 坐在车上后,问:“老人家,你的外公叫什么名字?”
“我的外公叫杨守成,是曲塘杨家咯。”
“你的外公埋在哪里?”
“埋在罗溪乡棕溪村坝上,我们每年清明都去扫墓挂枪的。” 终于到家了,看到寻亲团这么多人,握着杨姓宗亲的手,热泪盈眶,久久说不出话。过后,县摄协的老师为他们照了肖姓全家福。
13点40分,肖寿生老人家扯着周伟主席的手,示意留下大家吃了中饭再走,由于时间仓促,还要赶赴寻亲的第二站:高沙镇社山村高家组。
临走时,肖寿生一家人目送着寻亲团,久久地凝望着,好像在想什么,在说什么……
<未完,明天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