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高沙网

导航上方广告
搜索
老树红叶 高级会员
便民服务

0739-2969798

电话服务热线时间:9:00 - 17:00

关注我们

微信

本帖最后由 沙潭跃鲤 于 2015-12-7 18:54 编辑

第四章  岁时习俗
春    节
     春节包括送旧岁和迎新年两个方面。其活动的开展,清代从先年的腊八节开始,到新年的元宵节才告结束。清末至民国时期,民间从农历十二月二十四过小年开始,到元宵结束。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人民政府规定机关春节放假三天,但高沙民间仍多从过小年开始,需要外出的,农历正月初五以后可以动身(俗称“过破五”),一般人仍可活动到元宵。总的趋势是日益简化。
    农历十二月八日为“腊八”,人们开始为过年作准备。城乡杀牲猪,熏腊肉,高沙称为腊八肉,并大搞卫生。即使是乡村烧柴火的火塘,也从上到下,加以涤除,称作“打扬尘”,因有“腊月八,洗邋遢”的民谚。经商租赁店房的,定这天宴请店老板,面议增减全年租金,拍板来年租赁有关协议。商店老板,也有于这天备大碗大块的肉,请店员饱餐后,分途向赊销户讨账,称作“吃横眼肉”。
    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夜,家家户户祭祀灶神。祭时多用黏性大的米糖,说是胶住灶神的嘴,免得上天见玉帝时讲家里人的坏话。祭灶以后,全家团聚吃饭,称过小年。小年过后,户户舂米做粑,煮酒,打豆腐,杀猪宰鸡,准备过年物品,民谣云:“二十一,莫着急;二十二,上街去(ke);二十三,萝卜担;二十四,敬灶司;二十五,打豆腐;二十六,蒸甜酒;二十七,杀阉鸡;二十八,舂糍粑;二十九,样样有;三十夜(高沙读ya) 爆米花。”。
    除夕或除夕前一晚吃庚饭,主菜为年庚肉和年庚萝卜。次日晨,鸡叫头遍即起床做饭菜,鸡叫二遍,将“年庚饭菜”摆放正堂屋厅桌上,由长辈领头拜敬祖宗天地,祈祷新年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人人康泰、个个平安,人丁兴旺、财源广进,百事顺遂,万事如意。然后,关门吃年庚,饭后天亮,放爆开门,称“开财门”。
    除夕晚上,全家要人人洗脚,以洗去旧年的晦气和欠帐。这一夜,炉火要烧旺(有“三十夜的火,元宵晚的灯”之说),全家围炉聚谈,直至半夜,称为守岁。父母给子女以压岁钱。除夕晚相传为老鼠嫁女之时,每间房子四角,要点蜡烛,以方便鼠辈行走。晚上十二点过后,家家要燃放鞭炮、焰火,迎接新年。
农历正月初一,早餐讲求忌讳,忌小孩打烂碗,忌菜碗成单数,忌说不吉利的话。为避免小孩胡说,在墙壁上贴出“童稚之言,百无禁忌”纸条。菜中必有鱼,预示新年富足有余;必有青菜,预示清平顺利,必须有粉丝,喻长吃常有一般不用鸭肉。饭后,即向邻里及长辈拜年,互祝恭喜发财。
元宵节  
       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当夜,家家张灯结彩吃元宵,如果舞龙灯,需将龙灯送往河边焚烧,送龙回归大海。有时还有制作灯谜,挂在彩灯下,猜着的发给纪念奖品。这一天,信仰佛教的人(多为妇女)去寺庙敬神、“结缘”,将敬神后的供果散发给“香友”,有“上元结父母,中元结丈夫,下元结子女”之说,盼望来生投生到好父母家。
农历正月十五晚上,家家要吃元宵,城乡耍花灯、龙灯、狮灯,灯火辉煌,故又称灯节、闹元宵。长期来人们认为春节活动到此全部结束,“吃了元宵酒,犁耙握在手”, 民间有“过了正月十五,收起龙狮锣鼓”和“过了正月十五,各人去找门路”的俗语。春耕和各项工作就要开始。
                         立春
立春为二十四节气之首,故非常重视。清末,地方官员常举行迎春仪式,以示与民同耕,仪式很隆重,地方官员沐浴后,穿上素衣2不坐轿骑马,步行到郊外,聚集乡民,摆桌上供烧香跪拜,以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民国以后,地方官员主持的迎春、起春仪式已不多见。高沙民间过去有迎春的习俗:立春时辰一到,即燃放鞭炮,有的用红纸写上“迎春接福”贴于大门之上。高沙还有立春吃生萝卜的习俗,据说立春吃了生萝卜,可预防多种疾病。据现代科学研究,生萝卜确实有消炎杀菌预防流感等疾病的作用。
    立春前后几天,“春倌”挑“春牛”走村串户“唱春”,出售皇历。
惊蛰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天气逐渐转暖,各种虫类开始活动,故高沙有在房屋四周撒石灰的习俗,边撒石灰边念:“今日惊蛰,虫蛇蚂蚁上山去。”
                          春社
    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为春社,在春社的前几天,要给亡故未满三年的父母上坟,叫做“挂社青”。挂社青时,要做社粑(用一种叫社粑藤的植物砸出的液体参和在糯米粉中做成粑,蒸熟),祭奠后散发给众人。(“社”“捨”同音)。高沙境内,人们对春社与春分的日期先后非常关注,有“先分后社,谷米倒扯(年成不好);先社后分,有谷冇人问(丰收年成)”的俗语。
清明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纪念先祖的日子,人们纷纷带着祭品到先人坟山上去祭奠、扫墓,折取树枝插在坟头,挂上一些飘带似的多种颜色的纸条或打有铜钱孔的烧纸,称为“挂青”。此俗历久不衰。但高沙兴清明节前三天挂青,寒食节清明节只能立碑。
50年代后,青、少年多以学校、班级或少先队为组织单位为烈士扫墓,以缅怀先烈。以宗族祠堂为单位,群聚扫坟祭墓的现象日渐少见。80年代又兴起以族房名义成群上山扫坟的,有些还制有族旗和土铳,在祠堂里集体开餐,称为清明会酒,旧俗只允许男性族众参加。有时容易出现坟山纠纷,发生械斗。解放后,地方党、政组织每到清明,便注意疏导群众扫墓活动,防止家族间的冲突与械斗。
过去高沙有清明节去郊区踏青的习俗,多为文人所为。而清明放风筝,确系儿童最喜爱的活动。
上巳节
农历三月初三为上巳节,民间用荠菜(俗称鸟子花)煮鸡蛋吃。妇女头戴荠菜花,俗有“三月三,鸟子花做药丹”之说,至今相沿成习。
立夏
立夏是夏天的开始。高沙人很重视立夏节。这在其他地区比较少见。立夏这天要吃米粑、鸡蛋、小竹笋等。民俗:“立夏不吃粑,蛇咬婆娘家,立夏不吃蛋,蛇咬男子汉。”
民俗立夏这天要下雨为好,农谚有“立夏不下,锄头高挂”,“立夏不下雨,虾公细鱼一锅煮。”意谓立夏无雨田塘干枯。
                        端午
民谚云:“五月五,接到妹子回家过端午”。这天,女儿伴郎回娘家过节,除送粽子、酒肉等礼品外,还带上两把蒲扇。
相传这天是药王生日,家家门窗悬挂艾叶、菖蒲。高沙昔有喝雄黄酒、女孩子佩戴香包,老年人烧艾、用风药水洗澡的习俗。小儿洗澡后,还用雄黄涂背,朱砂点额。
过去有孩子在私塾读书的家庭,这天要给教师送节,礼品为粽子、包子、酒肉等,教师则以纸、笔、墨、折扇回赠给学生。
同月十五为大端午。多有划龙船,吃粽子以尽余兴的。
    每逢端午节,群众自动打扫卫生,将住宅前前后后,搞得千千净净,口中叨念:“端午节,虫蛇蚂蚁山里歇……”有的用红纸写上:“五月五日午,天师骑青虎,手执菖蒲剑,虫蛇归地府。”贴于墙上,说是可以驱除毒蛇毒虫。端午期间,高沙历来有龙舟竞赛活动,由当地地方政权机关或民间社团组织。
天贶节
农历“六月六”,为天贶节,亦称尝新。 过去,高沙农村有“一年有三饱”之说,即过年、尝新、生日才能吃饱饭。尝新在高沙农村盛行,一般定在农历六月六日。《武冈州志·风俗志》载:“六月六日谓之半年节,以酒肴祀田神……”农家人辛勤劳动半年,收获在望,以喜悦的心情备上酒肉、煮上新米饭(如果尚未开镰收割,必摘田间新谷穗手工去壳后煮饭),首先供祀田神(农神)和祖先,以感谢上苍护佑农事,祈祷风调雨顺;同时,因相传稻种是“黄狗仙神”带来的,故要用新米饭加一块猪肉来“犒劳”家狗,然后一家人热热闹闹地吃团圆饭。必须让父母长辈先尝,然后子女才吃,谓之尝新。后来尝新不铁定日期,以新米成熟为期。
file:///C:/DOCUME~1/ADMINI~1.7V1/LOCALS~1/Temp/ksohtml/wps_clip_image-30319.png     在六月六还有翻晒衣服和书籍的习俗,传说这天是龙晒衣的日子,嗮了衣物书籍,便不会发霉生虫。这一习俗尚存,故有的称晒经节。
  中元
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日以前的四天,俗称七月半,又叫鬼节。有“清明人找鬼,中元鬼找人”的民谚,说是已故祖先,这时要回来,因于初十傍晚,在堂屋摆上供桌,并到大屋前上烧纸迎接,称作接老客,嗣后每日奉祀三餐酒饭,到十四日晚,多用金银箔制的金、银(锭)和色纸剪贴的冥箱、冥衣封包火化,称为烧包。50年代后,此俗衰微,80年代起,又复盛行。沿河居民制成小灯流放水面上,星星点点,照明老客归路,叫放河灯。
                      中秋   
     中秋节中午,人们喜食仔鸭、芋头。有些农村青年男女结婚后,一年半载未见怀孕,邻家友好便相约在中秋之夜,悄悄从别人家菜园偷摘冬瓜,将一端插上短小竹管,灌水瓜内,冬瓜上端画男孩头像,偷偷放入未孕夫妇床铺中。待赏完月后,主人回家睡觉,一拉开被子,冬瓜一打滚,水往床上流,透湿被褥。但主人相望而笑,并不恼怒。瓜要选偷嘴巴最利害人家的,失瓜人越骂得凶,将来夫妻生的子女越健旺。90年代此俗还能偶然见到。
高沙的中秋节晚上,妇女和儿童有许多有趣的活动:
请七姑娘,这是高沙境内妇女最流行的活动。首先在一个竹筛上穿上一个女人的花衣裳,,然后由四个黄花闺女手端筛底,抬到宽敞的空坪里,男女老少围堆反复唱:
七姑娘娘爱爱,八月十五耍金台。
    金台耍了十六台,一定请你七姑来。
    风吹荷叶两块牌,七姑娘娘来得快。
    一块牌,二块牌,请你七姑快出来。
    一根线,二根线,请你七姑出来见一见。
    一根绳,二根绳,请你出来看年成。
    杀白猪,宰白羊,家家请你七姑娘。
    杀白猪,宰白羊,家家请你七姑娘。
然后请七姑娘娘预测某家媳妇怀了孩子,是男是女;预测谁家伢子今年婚姻能否成功;预测谁家姑娘能不能出嫁等等。以七姑娘娘点头的次数为答案。
儿童则玩拖茅船游戏,用稻草做成茅船,可坐1——2人,前面用粗草绳由多人拖着走,轮流坐、拖。儿童乐此不疲,中秋前一两天,就开始做准备了。还有“斗犀牛”活动,两人为一对四肢撑地当“犀牛”,相互以头相抵,以斗倒对方为胜。周围围观的人,则吆喝“喉啰,喉哒”助威。现斗犀牛的活动已不多见。
    重阳
重阳习俗至今保留。“八月中秋吃芋子,九月重阳吃鸭子。”人们在这一天往往登高望远。城镇居民则竞登附近高山,如马王岭、峰形寨、明月寨等,红男绿女,热闹非常。
1986年国务院定重阳日为敬老节,各级政府部门和老年群体组织老年人开展文娱体育活动。以后都在这一天举行敬老活动。高沙镇老年协会在这一天都组织有文体活动,如门球、健身球、广场舞等。


分享至 : QQ空间
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个回复 倒序浏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免责声明:湖南高沙网所有帖子仅代表作者本人意见,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网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法律顾问:向涛律师

湘公网安备 43052502000012号

Copyright © 2013-2020 湖南高沙网 hngaosha.com 版权所有.

GMT+8, 2024-9-28 17:30 , Processed in 0.195670 second(s), 35 queries , Gzip On.

可信网站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湖南辟谣平台 湖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我的设置 发布资讯 主论坛 手机版 微信登陆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