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高沙网

导航上方广告
搜索

图为江田圩村集市  张莹莹/摄

  证券时报记者 张莹莹
  城镇化的进程越来越快,随着城里一幢一幢高楼平地拔起,农村的集市日渐没落。在湖南的耒阳市,临近除夕之际,证券时报记者跟随老王夫妇切实赶了一趟“晚集”。
  凌晨4点钟,外面还是一片漆黑,老王已经在收拾货物准备去集市了。“今天是除夕前一天,也是今年的最后一场集,早点去,看看能卖多少。”老王说。
  逢农历尾数“一、六”的日子,是湖南省耒阳市大河乡江田圩村的集市。由于临近除夕置办年货的人太多,因此规定除夕的前一天,无论是否逢集,都定为集日。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商品经济的逐渐发展,来集市上买卖交易的人越来越多。江田圩村正好位于国道与乡道的交接处,交通非常便利,这里曾经是大河乡最大的集市。
  据了解,当时每逢集日的人流量都非常大,普通日子有两三千人,赶上节日尤其是过年,人流量能达到五六千人甚至上万人,摆摊的商贩能达到200家。既有衣服鞋帽、锅碗瓢盆等日用品,也有时兴的家电百货,还能看到农户自己捕获的野兔之类的野味,琳琅满目,热闹非凡。
  “那时候除夕前,附近十里八村的人都会赶来集上置办年货。不过现在是不行了。”老王叹息了一句,拿着手电筒推着一板车货物出了门。
  来到集市,天渐渐放亮,记者也看清了整个集市的全貌。
  四五年前,为了方便管理,当地政府对集市进行了规划,统一建了水泥的摊位,供商贩承包使用。虽然规划后,集市的条件好了很多,却无法回到以前人声鼎沸的热闹景象。放眼望去上百个摊位绝大部分是闲置的,卖东西的商贩屈指可数。
  “以前光卖衣服的商贩有三四十家,现在只剩下三家了。”集市上卖衣服的黄老伯告诉记者,“现在的衣服在集市上很难卖,赚不到钱了,因为到广东打工的人消费意识改变了,衣服一般直接从外面买,显得洋气。”
  对于集市的惨淡,老王的妻子则认为,“最主要的是农村里面人口少了,现在人要么搬到城里住了,要么在外面打工不回来了。你看那一排房子,八九户人家都没有一个人住了,村里现在剩下的都是些上了年纪的,或者在外面没有‘门路’的人。村里面的小学都因为没有学生读书,快要关门了。”
  “现在在村里赚不到钱的,辛辛苦苦刨一年地,能赚1万元钱就不错了。”老王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个人在广州打工,一年能存两三万,那么一家三口人在外打工,一年就能存八九万,一个家庭两三年的收入就可以在耒阳市里买一套房子了。
  时间渐渐接近中午,买东西的人并没有多起来,零星的购物者,衬上空置的水泥台面,使整个集市显得更冷清。
  “给我拍拍,我这条草鱼得有10多斤重,肥美着嘞,怎么就卖不出去呢?”看着记者在拍照,一个小贩指着自己的几条大鱼对记者说。
  中午,老王决定收摊了,但黄老伯说还要再等等,看还会不会有人来。
  “今天卖了7双鞋,按每双鞋30元算,卖了210元,能赚50元左右。孩子他妈今天运气好,卖了两件成人棉衣,加上其他的合计起来也卖了700多元,能赚100元左右。但是积压的几麻袋货物,少说还有1万多元,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卖完。”老王边收摊边叨咕着。
  老王赶集赶了二十多年了,以前其他乡的集也去赶,现在只赶自己村子的集市,一个月六个集日,一年下来也就能赚五六千,勉强维持日常开销。
  不过,在孩子的劝说下,老王准备明年不再赶集了。“赶集的人越来越少了,把尾货折价清掉后,明年看看能否在城里找个活干,两个孙子要在城里读书,我可以一边照看孙子,一边做点事。”老王说。
分享至 : QQ空间
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个回复 倒序浏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免责声明:湖南高沙网所有帖子仅代表作者本人意见,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网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法律顾问:向涛律师

湘公网安备 43052502000012号

Copyright © 2013-2020 湖南高沙网 hngaosha.com 版权所有.

GMT+8, 2024-4-28 16:41 , Processed in 0.198573 second(s), 29 queries , Gzip On.

可信网站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湖南辟谣平台 湖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我的设置 发布资讯 主论坛 手机版 微信登陆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