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高沙网

导航上方广告
搜索
见2018年6月11日《邵阳日报》
“资水如带,凤岭如屏,四面尽环淑气;孝子在周,忠臣在汉,千秋无愧宗风。”

这是晚清中兴名臣、一代大儒曾国藩撰写的楹联。据考证,1839年,考取进士的曾国藩周游曾氏聚居地,给洞口县的曾八支祠题了这副对联。

上联,生动地描写了曾八支祠周遭山环水绕的优美自然风光。近旁,资江恰似一条迎风飘动的碧绿玉带,蜿蜒东去;远处,雪峰山脉的凤形山恍如孔雀开屏,迷乱人眼。我们分明看见了青年曾国藩意气风发,纵情指点江山,朗声感叹着:紫气氤氲盘旋,不输仙府帝苑。

下联,则热情地赞颂了两位曾氏历史人物:“孝子在周”指的是周朝的曾子,“忠臣在汉”指的是汉朝的曾据。曾子,即曾参,字子舆,春秋末年鲁国南武城(今山东嘉祥县)人。他十六岁时拜孔子为师,由于天资聪颖,勤奋好学,颇得孔子真传。《史记·曾参传》载:“孔子以为能通孝道,故授之业。”原来,孔子认为曾参不仅可以践行孝道,更能传承其“孝”的思想理念。后来,曾参果然不负厚望,把孔子关于“孝”的论述集中汇编为《孝经》。

曾据,字恒仁,系曾参十五代孙,山东武城人。初始元年(公元8年),王莽称帝,改国号为“新”。曾据怒斥王莽大逆不道,坚决不与其同流合污。公元10年,他毅然引家挈族2000余人,尽数迁往江南豫章郡庐陵吉阳乡(今江西吉安)。至此,山东武城几乎无曾氏后人居住。曾据后裔在江南繁衍兴盛,庐陵吉阳乡于是成为了中国曾氏第二发脉地。因此,曾据被称为曾氏南迁之祖。

曾氏历史人物众多,为什么曾国藩撰联独独选取他们两个呢?因为他俩早已被后世人视作“孝”和“忠”的化身,并逐渐演变成了“孝”和“忠”的代名词。“孝”是生生不息的爱心,是道德情感基础;“忠”是尽己报国的责任,是道德自觉意识。

中国传统文化中素有“八德”之称,无论是宋代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还是孙中山、蔡元培等提出的“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孝”和“忠”均为题中要义。在曾国藩的眼中,必须弘扬忠孝精神,才有可能成为真正的人、完美的人。

曾八支祠,总占地面积13000多平方米,是湖南省内现存规模最大的宗庙古建筑群。今日瞻仰该祠,只见此联经当代书家补书刻制,高悬横梁,蔚为壮观。同时,曾国藩与其儿子曾纪泽、孙子曾广钧分别书写的“春风沂水”“一家仁让”“同归于厚”三块巨匾挂于左右。
分享至 : QQ空间
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个回复 倒序浏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免责声明:湖南高沙网所有帖子仅代表作者本人意见,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网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法律顾问:向涛律师

湘公网安备 43052502000012号

Copyright © 2013-2020 湖南高沙网 hngaosha.com 版权所有.

GMT+8, 2024-4-26 00:58 , Processed in 0.181268 second(s), 29 queries , Gzip On.

可信网站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湖南辟谣平台 湖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我的设置 发布资讯 主论坛 手机版 微信登陆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