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高沙网

导航上方广告
搜索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三五规划刚要(草案)》中,都把“推进城乡协调发展”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还提到当下一个很热的词:“新乡贤文化”。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社科院研究员钱念孙认为,继承中国传统的乡贤文化,让官员、知识分子和工商界人士“告老还乡”,可以实现宝贵人才资源从乡村流出到返回乡村的良性循环,有利于整个社会可持续协调发展

钱念孙提出,为张扬先贤文化鼓励“告老还乡”,国家应该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
市长还乡做“农夫”

“无论官有多大,不论你走多远,不管你挣多少钱,总是要叶落归根的。”2010年,告别政坛后,生在农村、长在农村、长期从事农村工作的李豆罗,回到江西南昌市进贤县前坊镇西湖李家,带领当地村民建设美丽家乡。

6年来,按照“先村容,后文化,再产业”的步骤一步步推进,西湖李家“树绕村庄,水满陂塘”的村容村貌基本形成;在孝悌文化、节庆文化熏陶下,敬老爱幼、文明礼让、邻里和睦蔚然成风;以农耕文化、民俗风情为特色的乡村旅游产业红红火火。

二十离家六十回,田间戴月荷锄归

20多岁离开西湖李家,从乡镇党委书记一直干到南昌市市长,最后又担任南昌市人大常委会主任。2010年1月,结束最后一场报告,李豆罗当天下午就返回家乡。用他自己的话说:“从农民到市长,走过了40年;从市长到农民,只用了4小时。”

担任市长时,他的足迹遍及千家万户,在任上清理整治了940条大街小巷,被市民亲切地称为“平民市长”。做回农民,他不是想当隐士,而是要续写40年前未尽的规划,把西湖李家建成宋朝著名词人秦观的词《行香子·树绕村庄》所描述的那样: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青旗、流水桥旁……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6年弹指一挥间,如今,走进这个青岚湖边的小村庄,马头墙巍耸,红石路蜿蜒,路旁、山冈、塘畔、湖滩,处处绿树成荫,梦想中的江南水乡不过如此。

40多年的官员生涯,李豆罗不改本色,犁田耕地、种菜打粮,样样农活都会干。回到家乡,他没有“适应期”,人生第二季春意盎然。“朴居乌岗山边,胜似隐士神仙,满眼青山绿水,更有空气新鲜,餐餐时令蔬菜,睡到太阳升天。”这句顺口溜是他如今生活的写照。

“老干部疗养,团拜活动,我一概不参加。”李豆罗说,退休就要退得彻底,他就安心在家乡做个农夫。

农村就是农村,农村就要像农村

在西湖李家,李豆罗的头衔是新农村建设总顾问。这位一辈子没脱离农民身份的官员,看到了当前农村存在的种种弊端,也找到了改变乡村面貌的思路和办法。

“别人搞新农村,是搞城镇化、工业化、现代化,我的理念是山水化、田园化、农耕文化。”李豆罗说,“农村就是农村,农村就要像农村。”

西湖李家有600多年的历史,很多老房子破败不堪。李豆罗不搞大拆大建,而是请来精通古建的施工队,修旧如旧。400栋房子全都加了马头墙,修了红石门楼,保留了古宅的建筑风格。原本泥泞的村道,铺设了一层红石,甭管天晴下雨,均方便出行。

上世纪70年代,村里的树木砍伐殆尽。李豆罗带领村民植树造林,房前屋后、田边路旁、荒坡山地,前前后后种了50多万棵树。

“上半年水漫金山,下半年如同火焰山。”西湖李家降雨量极不平衡,十几口山塘是重要的调节器。“所有山塘水库都深挖了一遍,雨季蓄住更多的水,旱季有更多水源。既防汛又抗旱,和当前国家倡导的海绵城市理念一致。”李豆罗说。

和很多村庄一样,西湖李家以前也是人畜混居,村民的房屋周围搭建牛栏、猪圈、狗窝、鸭棚,不仅有碍观瞻,更影响卫生。改变千百年来的传统谈何容易?李豆罗和村民斗智斗勇,硬是把牛栏、猪圈等附属设施拆除了,在村外集中建牛栏8处,实现人畜分离。农户家庭建造三格式化粪池,还新建了12座公共厕所。

回忆这几年,李豆罗总结说,房屋修了一遍,道路铺了一遍,山塘水库挖了一遍,田地平整了一遍,荒山绿了一遍。当初提出“红石路、马头墙、碧绿水、满村树”,字字不落空。

传承文明,留住乡愁

数千年的农耕文化是华夏文化之魂。历时3年,足迹遍布方圆数百里,收集了3000多件展品,西湖李家的农博馆浓缩了中国农耕文化的精华。

从犁、谷耙、镰刀、水车等各类农具,到蓑衣、木桶、竹筐等各种用具;从摇篮、花床等各种寝具,到饭蒸、茶壶、水缸等各类饮食用具;从米铺、茶铺、匠铺到碾房、油坊等各类作坊,一应俱全。

李豆罗说,要让城里人来了有看头,乡下人看了有想头,老年人看了回味无穷,年轻人看了长知识。

农博馆之外,“农夫草堂”也是西湖李家一道风景线。占地1800多平方米,上下三层,全由红石建造。草堂建成之后,成了村里的文化艺术中心,不仅收藏了数千册图书,还藏有众多文化名家的书画作品和国际友人的题词。2013年,第四届国际楹联文化艺术节的举办,让西湖李家的“农夫草堂”享誉全国。

百善孝为先。在西湖李家,新修的马头墙和红石门楼上,刻上了“二十四孝”、“三字经”和“李氏名人”图像和故事,潜移默化,弘扬传统美德。“村规民约”、“文明村民八不准”陆续颁布,村史、家谱逐步完善。每年一次的“好婆媳”、“好父子”、“长寿老人”、“优秀村民”、“优秀少年”等表彰评优活动,更让敬老爱幼、和谐礼让蔚然成风。

年轻人爱过“洋节”刺痛李豆罗的心。在李豆罗的张罗下,50多年没划过的龙舟重新划起来了,30多年没舞的板凳龙又舞起来了。如今,清明节有集体祭祀,端午节有龙舟赛,中秋节有烧圣塔。最热闹的要数大年初一,早上9点开始团拜,团拜之后是评优表彰会,接下来慈善募捐和百桌年饭,下午上族谱,晚上舞龙灯,到后半夜才能平静下来。

好苦、好累、好气,好欣慰

500多户2200多人,品行性格各异,想法千奇百怪。面对揣测、质疑,没有坚强的毅力、坦荡的胸怀,像李豆罗这样没有本村户籍、田产的退休官员,很容易选择一走了之。

“好苦、好累、好气。”回想起返乡6年的各种经历,李豆罗脱口而出。

好苦,苦的是没钱做事、没人做事。“当市长时,打个电话,就有人把事情落实好。回来之后,除了几个老伙计,没钱谁也指挥不动。”因为到处筹措建设资金,李豆罗自嘲现在是南昌市最大的乞丐。

好累。“白天抓进度,晚上忙调度,半夜找思路,早上想出路。”李豆罗说,他就像一个哨兵、一只老鹰,所有项目都要盯着。

苦和累都不算什么,一些村民的不理解和无端揣测最伤他的心。有的人甚至说,李豆罗退休了在外面捞不到钱了,现在又回村子里继续贪了。

“所有资金不进西湖李家,让镇财政所管账,信用社管钱。工程款最后要镇长签字,财政所开转账支票才能提现。”经历过大风大雨的李豆罗在管钱的问题上毫不含糊。为避嫌,他还规定西湖李家的人可以打工,但不可包工程。

而他本人,不领一分钱工资,住林场的集体宿舍,一日三餐在食堂吃。有些人想来西湖李家看李豆罗的“别墅”,总是失望而归。

“不过,最大的感受是好欣慰。”几句牢骚后,李豆罗话锋一转,“是非终有日,公道自在人心。”

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西湖李家乡村旅游业蓬勃发展,不久前被授予4A级景区。乡村旅游带动餐饮业和土特农产品销售,村民人人有事做,个个有钱赚。另外,每考取一名大学生,村集体给予5000元奖励,老人去世给予2000元丧葬补贴。

更让李豆罗欣慰的是,民风更加淳朴了:“村里只有上大学的,没有蹲大牢的;只有互相帮助的,没有打架闹事的;只有尊老爱幼的,没有不认爹娘的。”

“产业还没真正发展起来,过完春节大部分年轻人仍然外出经商、务工,西湖李家还只是个‘半空心村’。”谈到缺憾,李豆罗说,建设尚未扫尾,管理还没开头,产业没摸到头,“水只烧到70度,还差30度”。

“古村神韵,田园稻香,塘中莲藕,山间鹭翔,农家饭菜,湖边泳场。”为了心目中的西湖李家,李豆罗这位新乡贤还在继续努力着。
分享至 : QQ空间
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个回复 倒序浏览
沙发
高沙一员  管理员   2016-3-21 17:33:49 来自【湖南高沙网手机版】
鼓励智力回流,合力建设家乡,共筑美好明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gasnv-01001  论坛元老   2016-3-21 23:13:19
发挥余热,夕阳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神者归来  网站编辑   2016-3-22 09:59:37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移风易俗非一朝之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免责声明:湖南高沙网所有帖子仅代表作者本人意见,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网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法律顾问:向涛律师

湘公网安备 43052502000012号

Copyright © 2013-2020 湖南高沙网 hngaosha.com 版权所有.

GMT+8, 2024-11-5 05:56 , Processed in 0.198557 second(s), 28 queries , Gzip On.

可信网站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湖南辟谣平台 湖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我的设置 发布资讯 主论坛 手机版 微信登陆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