溆浦过年
来源:湖南日报王跃文敝乡溆浦为古楚地,古风至今犹存。学界有种说法,拿溆浦方言吟诵屈原楚辞,韵味最是古雅。溆浦方言,古音存留颇多。比如,溆浦人说跑,用的是“走”,所谓“走马观花”之“走”,正是跑的意思。溆浦人“夜”读作“亚”(四声),“斜”读作“恰”(第三声),皆为古音古韵。
年俗,那就更有意思了。自古都是这么过的,没有太大变化。溆浦人家家养猪,过年都需杀猪,习称杀年猪。年猪需在腊月间杀,时间充裕就越早越好,为的是把年猪熏成腊肉。家家都会熏腊肉,却也各有各家绝招。好的腊肉得慢慢熏,不需浓烟,而是清炭火。清炭火熏出的腊肉,色泽黄黄的,透亮透亮。这需是殷实人家,天天烤着没有烟头子的清炭火,腊肉就挂在火堂上方。乡下房子的堂屋通常有个烤火的火堂,四方形的坑,冬日成天生着火。火堂上方是熏肉的架子,腊肉、鸡肉、鸭肉都挂在上面。客人进屋,必要望望主人家的熏肉架子,高声喊道:你屋年热闹啊!主人必说:哪有你家热闹啊!此为乡人的礼貌。
敝乡有童谣: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熏腊肉;二十七,献雄鸡;二十八,打糍粑;二十九,样样有;三十夜,炮仗射!童谣用溆浦话念,都是押韵的。献雄鸡,指的是杀公鸡。进入腊月,溆浦人杀五禽六畜,忌用“杀”字,而用“献”字。大致是古时献祭之俗的遗风。过年不兴吃母鸡,吃公鸡。童谣所述时间,只是为了押韵。实际上的意思,指的是溆浦操办过年的讲究和热闹。
溆浦人的年夜饭,必要煮腊猪头。腊猪头过年时叫财头,或“万仙子”。财头的意思好理解,祈愿来年财源广进。万仙子是哪几个字,我至今没有考证出来,不能确知是什么意思。总之应是美好的愿望。“财头”一大早就下锅煮,炖得腊香满屋。炖好之后,切成两块,郑重地放在祭盘里,托到神龛前,焚香九炷,三炷一把,插在香炉里,又配以供果、供酒,拜祭祖先。一应仪式完毕,再把财头肉切成小块。小孩子们早馋得不行了,围着砧板抢肉吃。家家户户门前,都是满嘴油光光的小孩子,手里都抓着财头肉,或财头骨。
小孩子们吃得满肚子油腻了,年夜饭才摆上桌子。一家人坐在一起,大人们兴致勃勃,小孩子们心不在焉。孩子们早吃饱了,心里只惦记着压岁钱。但小孩子们的压岁钱需得有代价,必要陪着大人守岁。需守过子夜,迎来新岁,大人才掏出钱来。大小孩压岁钱到手就藏起来了,小小孩压岁钱放在枕头下压一晚,第二天又回到大人口袋里去了。较真的小小孩第二天会再问大人要钱,或是哭闹。大人脸色变了,说:新年不准问别人要钱,新年是不准哭的!有些小孩子,新年便挨几巴掌。又有说法了,说是小孩子新年挨打,越打越长的。
不过,新年不要账,确是敝乡一俗。大年三十,通常是自家人围着火炉守岁。偶有外人上门,必是借了你家钱粮的。账不过年,年关必有交待。有钱钱交待,无钱话交待。上门来的,照例先是夸你家年热闹,再是东拉西扯。主家明白客人来意,也不点破,客气待茶。礼数差不多了,客人就万分歉意,或是先还上一些,或请再宽限些日子。俗话说,有理不打笑面人,主人家自然也会客气,只道不急不急,好好过年吧。
正月初一,家家都会睡懒觉。先天守岁晚了,早起也早不了。又有说,“觉”同“窖”谐音,多睡觉,就是多挖窖。这窖,当然是金窖、银窖。起床之后,见人就拱手拜年,说的尽是吉利话。正月的禁忌很多,比如不准要账,不准掏人家口袋。男人不下地,女人不做针线。正月初三,开始舞龙灯,谓之出灯。舞龙灯每到一村,便家家户户都得去,谓之间村不间家。晚上有龙灯来,舞龙人需先送帖子,主人家好有准备。过去只需打发些糍粑即可,如今需是封红包。谁家今年有喜事,起屋的,收亲嫁女的,孩子上大学的,需多准备些礼金。事先还需同龙灯的头人商量,免得到时候面子上不好过。龙灯共舞十天,正月十三收灯。收灯之夜,舞龙人聚到河边,焚香烧纸,龙入江河。
溆浦正月十三还有个习俗,即家家户户地里的菜都可以随便去偷。当然只能是夜里去偷,被偷的人家绝不怪罪。小孩子会趁夜去偷别人家的白菜,回家煮年糍粑消夜。亦别有一番意趣。有那小气人家,白天里就把白菜浇上大粪,叫你偷不成。有那小孩子顽皮的,见有人菜地里浇了大粪,就故意把人家菜园子糟蹋得一派狼藉。此习有些怪,我妄揣它是给小偷或穷人定的节日。过年了,谁都得有个喜庆。
本帖最后由 沙潭跃鲤 于 2015-12-7 18:57 编辑
风俗与宝庆地区相似,但宝庆地区是初一早上太阳升起前吃年饭,最丰盛的那一餐。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