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给了一个蛋,孵出一只鸡--县域经济新观察之二
本帖最后由 沙潭跃鲤 于 2015-12-7 20:28 编辑本报记者 刘银艳 秦慧英 通讯员 吕运涛 李锋 邓小君 今年,为贯彻省委省政府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决定,省政府出台1号文件,决定在5年内,由省政府整合资金81亿元,滚动扶持27个特色县域经济强县。这也是大家常说的“5个3工程”:每年扶持3个特色产业,每个特色产业集中扶持3个重点县市区,对每个重点县市区扶持3年,支持不低于3亿元,扶持政策暂定实施3轮。以培育特色优势产业为“抓手”,发展县域经济,在全省发展壮大一批具有鲜明特色的支柱产业,是湖南壮大县域经济实力的必由之路。湖南培育特色产业的优势在哪?省政府的专项扶持又能带来什么样的倍增效应。
特色产业的“肉”,“埋在饭里吃了” 2012年,全国县域经济与县域基本竞争力百强评选中,长沙县首次排名第15位,连续5年捧得“中部第一县”桂冠。因为实力较强,长沙县改善民生的步伐也越来越快,率先在农民集中居住区试点“免费看电视工程”,率先全省实现了新农合与城镇医保并轨运行,连续3年向全县贫困家庭发放1000万元过年红包等。近5年来,长沙县用于民生的总投入达到181.8亿元。 这让别的县域,怎一个羡慕了得! “长沙县为什么能发展得这么好?一句话,就是‘靠山吃山’,‘靠’的是长沙市这座‘山’,‘吃’的是工程机械和汽车工业的特色产业转移。”省委农村工作部县域经济与农村开发处处长董成森告诉记者,长沙县的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农产品加工等三大产业,去年完成产值1175亿元。 只不过,对于长沙县,许多人另眼相待:长沙县靠的是紧邻长沙市的区位优势,想走这样的特色产业之路,没法学。 但董成森不这么认为,他说每个县域都有自己的优势,没有区位优势,就有资源优势,没有资源优势,就有贸易优势,什么优势都没有,还可以培植优势。 董成森刚刚完成一份调研报告,《湖南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综合评价及其协调发展对策》,里面对湖南的资源与特色产业如数家珍。他说湖南是资源大省,有很多特色资源在全国很有地位,只可惜这样的资源优势,并没能很好地转化成产业优势,或者说转化的程度还很不够,没能产生很好的经济效益。 湖南有两样在全国独享盛誉的农产品-湘莲与茯苓。湘潭县被称为“中国湘莲之乡”,全县每年湘莲种植面积约5-6万亩,有中国最大的湘莲集散市场,每年销往全国各地的莲子约2.5万吨左右,占全国莲子销售总量的三分之二;靖州全县种植茯苓2万余亩,干、鲜茯苓年交易量达6万多吨,占全国的65%,外贸出口量占全国的70%。但总体上看,这两样农产品仍停留在鲜果销售和初级加工上,附加值不高,没有形成产业链,造成肥水外流。譬如纵观全国各地超市销售的小包装湘莲,大部分是外地商家的产品,仅有小部分产品出自湘潭湘莲企业。 我省有不少矿产资源大县,至今也没有在精深加工高附加值产业链上“大有建树”,走的还是原材料经济发展之路,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滥挖滥采、采富弃贫现象十分普遍,不仅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也对环境造成较大破坏。董成森认为,依托特色资源,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是县域经济的最大特点,关键要看怎么“吃”,如果只停留在初加工阶段、原材料开采阶段,那就是浪费,“肉埋在饭里吃了,没有吃出味道来。”。
本帖最后由 沙潭跃鲤 于 2015-12-7 20:28 编辑
扶优不扶劣的“5个3工程” 本身没有资源优势的县域,通过培植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同样有声有色。浏阳的生物医药,可以说是从没有技术,到引进技术,从没有特色,到创造特色、培植优势,仅此一项,2011年完成总产值252亿元,实现财政收入8.3亿元。 汨罗市在全国各地收购废品,靠发展循环经济把小买卖做成了大产业,不仅有全国闻名的再生资源交易市场,而且再生资源行业加工企业发展到130多家,形成再生铜、铝、不锈钢、塑料、橡胶五大产业集群。2012年,汨罗实现财政收入15亿元,其中40%是汨罗再生资源工业园创造的。 湖南省重大决策理论咨询专家、湖南商学院经贸发展研究院院长柳思维教授指出,特色产业做大了,就可以集聚成块状经济,能参与专业化分工,如浙江省诸暨县就是全国最大的袜业生产基地,义乌成为全球最大的日用工业消费品流通中心。现在,邵东县就在走这样的发展模式,该县把当地人在全国遍布销售网形成的商贸优势转化成产业优势,打火机出口居全国第一,突破1亿美元,近百家箱包、小五金生产企业也在形成有规模的集聚。 尽管如此,对于绝大部分县域而言,发展特色产业均存在地方财政扶持有心无力、资金吃紧、企业抗风险能力低、行业集群发展能力低等诸多问题,浏阳市市长余勋伟则说,无论经济强县还是弱县,仅仅依靠县域的财力去发展壮大一个特色产业,都面临比较大的困难,亟需进入省委省政府的经济发展战略。 以往上级财政对县域产业发展的扶持,“胡椒面”撒的多。从今年开始,我省创新财政扶持机制,实施发展特色县域经济强县工程,就是要把产业发展资金有机整合,集中财力办大事,在全省发展壮大一批具有鲜明特色的支柱产业。 “祁阳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油茶产业基地建设示范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国农业机械化作业示范县,有一系列‘国’字号荣誉,而且,祁阳拥有国家级、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家,名列全省前茅。”祁阳县长苏小康表示,县里正在积极申报,争取进入“特色县域经济强县工程”。 我省启动的“5个3工程”,扶优不扶劣。像申报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业的县域,要具备8个条件,除了省级以上龙头企业要达到5家以上外,还有农副产品增加值占GDP8%以上、年财税收入1亿以上、就业人数1万人以上、省级以上驰名商标10个以上、单个农产品生产基地10万亩以上等,而另两大扶持方向如特色制造业、文化旅游业的申报也各有“门槛”。 余勋伟对记者说,这一次扶持的特色产业,应重点放在发展潜力优、培育空间优的产业,是一个县域具有一定特色,有一定基础和潜力的产业。有基础,才值得扶持,有潜力,扶持后就能把资源优势充分地发挥出来,能在以往的基础上提升几个档次,在全省或全国引领行业潮流。特色产业带动了,也必将实现县域经济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的坚实发展。目标很明确:到2015年,全省县域地区生产总值过1.7万亿元,占全省GDP比重稳定在66%;全省县域财政总收入过1400亿元,占全省财政总收入的40%以上。到2020年,县域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GDP的比重稳定在66%以上,财政收入占全省50%左右,涌现一批地区生产总值过1000亿元、财政收入过100亿元的县市区。
本帖最后由 沙潭跃鲤 于 2015-12-7 20:28 编辑
“蛋”有了,孵化环境很重要
祁阳县长苏小康认为,5个3工程,对县域经济发展来说,是最实惠、针对性最强的一项政策,预期的效果也会非常好。 最实惠。5个3工程,将重点支持特色产业发展基础平台建设,如特色产业规划设计、融资担保服务平台;特色产业优势企业培育,如对引进大型企业给予奖励、对企业品牌建设给予补助;特色产业技术支撑,如技术研发、技术升级、人才培养;特色产业园区建设贷款贴息,等等。 针对性最强。这些年来,中央、省对县域的扶持也不少,像祁阳,每年从上面争取8-10亿资金,涵盖了水利、农业、林业、扶贫、养老保险,但都是撒“胡椒面”,主要用于改善民生和基础设施建设,像这样集中资金对县域产业项目进行扶持,还是第一次。“省里明确了重视和发展县域经济这一点,企业就会更有信心,你投入1个亿,就有可能带出10个亿的民间投资。你现在给了我一个蛋,就能够孵出一只鸡,我是这么理解的。”祁阳县副县长唐安宝说,“如果说资金量很大,也说不上,省政府的扶持政策,起的是抛砖引玉的作用,更大的一块是企业向市场要资金。” 桂阳近年来,投入资金5亿多元,强力推动县里的芙蓉农产品加工项目区建设,已经引进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20多家。县委书记李向阳也认为,省政府的这项政策扶到了点子上,桂阳农产品加工正处于加速培育阶段,如果能得到这一政策支持,有信心把这一园区打造成全国一流的特色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 省委农村工作部负责人指出,政府的财政扶持,重在引导,因此要高度重视社会资本的整合利用,充分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在这方面,民营经济具有明显的优势,目前,凡是民营经济活的地方,县域经济就活;凡是民营经济发展快的地方,县域经济发展就快。 “如果浏阳能入选,引导社会资金这一块,不是没有,而是要加以控制,对于技术成果不是很高的、实力不强的、环保达不到要求的,不考虑。”余勋伟还提到,省里发展特色县域经济强县,需要地方财政配套扶持,这样更有利于特色产业的壮大。 “蛋”有了,还要给它一个理想的孵化环境。柳思维教授就认为,发展特色产业,一县一特,一县一策,县域工业园区建设就不能全面开花,这也要求上级主管部门对不同县域招商引资的考核要差异化。如果考核体系一刀切,唯项目、资金论,有的县域就会千方百计引进项目,导致产业同质化现象严重。正如有的县长所说:“省里的指挥棒要正确地挥舞起来。”
本帖最后由 沙潭跃鲤 于 2015-12-7 20:28 编辑
这些文章有助于大家对保守的湖南为何发展不快有更多更深的认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