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沙一员 发表于 2015-8-17 22:44:37

中国城镇建设须摆脱“苏联模式”

本帖最后由 沙潭跃鲤 于 2015-12-7 17:35 编辑

引自2015年8月13日《参考消息》第15版
据香港《南华早报》网站8月12日报道,2013年,一名中共官员考察了芝加哥和纽约的城市环境,这次经历改变了他对城市规划的想法。芝加哥湖畔蜿蜒的自行车道和熙熙攘攘的景象,给当时的北京市平谷区委书记张吉福留下了深刻印象。他还惊讶地发现,像纽约这样的密集都市环境,竟然在各处散落着公园和户外咖啡馆。
张吉福还在美国参加了由美国前财长亨利·保尔森创建的保尔森研究所安排的课程。
张吉福说:“以前我们追求更大更快的东西,修建了宽阔的公路和大型社区,而这些实际上违背了城市可持续理念。在芝加哥和纽约的培训结束之后,我懂得了发展紧凑型城市的重要性。”
2011年,保尔森创建了专注于研究中美经济和环境挑战的保尔森研究所。鉴于到2020年,中国将有1亿人迁往城市,城镇化的效率是避免环境灾难的核心。
受苏联影响的中国城市规划强调大马路和汽车多于宜居性。分区制经常把居住区和工业区、商业区分开,导致人们需要长时间通勤。
地方政府对卖地收入的需求造成城市不断扩张,城市向外膨胀,而非向上发展。结果就是道路拥堵,空气污染令人窒息。
保尔森说:“如果中国的城镇化能够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并限制对环境的损害,那么将对中国民众和世界其他地方产生巨大的积极影响。”
改变现状将是一个严峻挑战。据总部设在旧金山、以促进清洁能源为宗旨的非营利性组织能源基金会称,大约90%的中国城市是按苏联模式建设的。地方政府相当一部分收入依赖卖地,这刺激它们继续卖地,而不是增加城市密度。
美国波特兰州立大学副教授方依萍(音)说:“只要中国继续通过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来评估地方政府,只要地方政府继续通过卖地来获得收入,我看不到中国城镇化有任何改变的迹象。”
北京春华资本集团董事长、原高盛公司大中华区主席胡祖六表示,保尔森相信,中国的大规模城镇化对向可持续发展模式转变构成最大挑战,但也可能是最大机遇。
胡祖六说:“如果和经济增长发生冲突,环境保护经常退居次要地位。在中国,以GDP增长为核心的思维很难动摇。”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周楠(音)说,中国城镇化方式的转变仍面临诸多挑战,包括执行规划的资金和人力资源限制,正因为这些问题,事实证明中国一些建设生态城市的计划并不成功。
保尔森还致力于推动改变中国的建筑规范。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估计,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近40%是建筑产生的。
报道称,到2050年,中国建筑和商业占地的能源消耗量预计将翻一番。周楠估计,中国有望将能源效率提高30%或更多。
保尔森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德博拉·莱尔说:“用现有技术翻新建筑——哪怕是绝缘这样简单的改造——你就能对建筑的能源效率产生重大影响。”
报道称,胡祖六说,中国如何着手治理环境,它能否向更高效的城镇化模式转变,对全球气候变化至关重要。

高沙一员 发表于 2015-8-17 23:11:33

本帖最后由 沙潭跃鲤 于 2015-12-7 17:35 编辑

高沙城区该怎么建设?也许像我一样的人都会想到大马路、大广场,还有工业园、物流园、商业区、教育区的分区制等等,当然我也有怀疑过这种布局或者规划的合理性的时候。我一直在想我们怎么建设城市,国外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又是怎么样建设城市,他们毕竟现代化比我们早了几十上百年,他们的经验教训对我们来说是最好的镜鉴,也就是说我们有后发优势,以他们为镜鉴我们就可以在新型城镇化的道路上少走弯路,更快地到达我们所希望的城镇化目标。今天看到这篇文章受启发很大,世界并非只有一种模式,城镇化也是如此,大广场、宽马路、分区制等为重要特征的苏联模式已被证明不合时宜、不环保不宜居。于高沙而言,今后城镇化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增加城市密度,减少通勤时间,建设紧凑型城市。我觉得如果我们做到了这个,我们早点在新型城镇化的道路怎么走上弄清楚了走正确了,我们是有我们的优势的,我相信那样高沙城区的居民幸福指数也一定是比较高的,那样就达到我们所追求的幸福宜业宜居城镇的建设目标了。
具体而言,作为居民,无论上学、买菜、休闲、健身、就医这些基本和简单的问题能在10分钟的步行路程内解决,在这样一个10分钟的步行路程范围内布局幼儿园、小学、农贸市场、便利超市、卫生室、社区公园,效果就比较好了。中学可以适当放远点,但是基本上也在20分钟的步行范围10分钟的自行车范围内,生活就比较方便了,环境也保护得很好。我希望自行车成为城区各社区居民日常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城区的道路,基本上居民素质高的话,两车道够了,最多四车道,环城公路无论内环还是外环都要建设6车道以上以便于疏导交通,如果考虑汽车时代来临的要求的话,但是道路两侧的绿化亮化美化净化一定要做好。整个城区的绿化范围要尽可能的大,建设花园城镇、森林城镇。唯一的例外可能就是专业市场、工业园、物流园的布局,要离城区有一定距离,但是控制在20分钟的车程内。
此外,还要推行“海绵城市”理念,从长计议在新城区做好湖泊、池塘、绿地等城市“海绵体”的规划,这样暴雨来时就不会发生“看海”的闹剧。对于城区范围内的池塘、水库要好好保护,不能让利欲熏心的开发商又打起卖地基卖商品房的主意,池塘、水库既能发挥防洪蓄水的作用,也能削弱城区热岛效应,还能美化居住环境,好处多多。这方面,规划部门和城建部门要切实履行好责任,群众也要积极监督。
按这样的发展思路来做,我想也许今后我们高沙镇会成为全世界包括西方学习的榜样!

神者归来 发表于 2015-8-18 19:05:32

本帖最后由 沙潭跃鲤 于 2015-12-7 17:35 编辑

这个,可以有啊!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城镇建设须摆脱“苏联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