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沙一员 发表于 2015-7-25 12:31:42

刘奇叶:高沙,千年古韵今犹存

本帖最后由 沙潭跃鲤 于 2015-12-7 17:37 编辑

    当一个个风景成为文化,当一个个传说成为风景,则汇成文明厚重与底蕴深厚。高沙古商城,建街兴市迄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在明清鼎盛时期,古商城内商贾云集,蓼水河中樯桅如林,被誉为“小南京”。如今高沙这座闻名遐迩的千年古镇,不孚众望,于2014年成功荣膺全国历史文化名镇,续写新时代壮丽史诗。正是她那潺潺而流日夜不息的蓼水,刻印着高沙人们对昔日繁华的悠悠记忆;她那古老坚固的河堤,囊括了蓼湄文明的悠久历史;她那湾湾的河流潭水,沉淀着蓼湄文化的丰厚底蕴……
  是在回家乡参加第一期蓼湄文化论坛活动时,才有机会肆意行走在已久违的古韵幽静的老街上。儿时记忆里那个烟景繁华的五里长街,一下子把我的追忆带到了过去,带到了我的童年。于是,我的心灵开始叩访那一段的非凡岁月,去翻看那一份沉甸甸的人文档案,去捡拾儿时那斑斓色彩的梦乡之魂。尽管我出生在武冈,但我与高沙有特殊渊源关系(我祖籍高沙,娶妻后又为高沙女婿)。我出生地的那个小山村,离高沙古镇仅十里之距。记得孩提时的我常常跟追随大人们上高沙老街,铺满青石板的老街上那香辣可口、风味独特的小米豆腐忒别诱人,每次我经过古色古香的老街时都要羡慕无比地滴流出长长的口水,好在大人袋裤里再没钱,也要让我过上一回小米豆腐之瘾。还有那幽幽十八茅湾,古朴风韵的民居长街,仿若一个从未见过的大迷宫,无不给我留下了魂牵梦萦的亲切记忆。
  而今千年古镇,无论于凝固着上千百年岁月沧桑的“高沙八景”,还是滚滚东流、百折迂回的蓼水,甚至于那长长的悄无声息的青石板路,还有那一个个风情涌动的吊脚楼,都是那么惊世骇俗又那么极为内敛。神韵所在之处,山水皆显灵性。廻澜桥,原名真武桥,俗称祖师桥,是高沙最古老的桥之一,始建于明代,多次毁于水、火、兵燹之灾,多次重建。1945年5月11日,日军500余人侵占高沙,将高沙店铺房屋全部烧毁,祖师桥亦被烧毁,只剩下11个石墩。只能架浮桥连接蓼水两岸。2013年,大伙出钱出力,修起一座十一墩的风雨桥,并在桥的中央安放了真武祖师塑像,桥名就叫“真武桥”,老百姓叫它“祖师桥”。据说祖师桥还有一个神话故事,明代万历丁未年(1607),浙江布政使、著名学者车大任《高沙市佑圣碑记》曾这样记载描述:从高沙镇市区溯蓼水而上,约4公里的木山村,有一个地方,名叫龙头石。每当月圆的晚上,龙头石上的巨石神像,总会发出光芒,若隐若现,远远看去,像天神在山上悬挂着一盏盏明灯。这一景致,就叫做“石祖悬灯”。对这个现象,当地百姓都认为是菩萨显灵,既感稀奇,又很害怕。当地的老者说:“这是北方的神——真武祖师显灵。可是却立在高沙的南方。应该在北方建一座寺庙,敬奉真武祖师,以求保佑高沙一方平安,使之风调雨顺。”于是高沙的民众,出钱出力,在高沙镇北修建了一座“真武殿”,并雕塑了真武祖师金身像;每逢初一、十五或农历三月初三真武祖师寿诞,真武殿里晨钟暮鼓,许多百姓虔诚礼拜;更是香烟缭绕,梵歌不断。
  久远的故事一直延续着美丽的传说。解放初期,那时高沙的蓼水河还没有一座可供行人过河的桥,人们过河全靠摆渡,但若逢蓼水河涨水,人们就没有一点办法摆渡过河。后来人们虽然也修过几次桥,不是被洪水冲垮,就是被火烧毁。接着又在真武庙前修了一座桥。说来也怪,自从建起“真武庙”以后,这座桥就平安多了。于是,大家有出钱出力,修起一座十一墩的风雨桥,并在桥的中央安放了真武祖师塑像,桥名就叫“真武桥”,老百姓叫它“祖师桥”。祖师桥得以复修重放光芒,使落寞百年的高沙顿时有里生机与活力,古镇显得更为深邃和凝重,愈加神奇与绝美。“祖师桥”被视为人们神圣领地,福祉护神,而高沙八景中的“沙潭跃鲤”的神奇传说更是家喻户晓,至今流传不衰。说是古时候,南泥的半山有一位刘姓老者,以务农为业,家住高沙市郊,为人好善乐施,许多家境困难的,或孤儿老残者,总是尽力帮助。因而深得人们好评,尊称他为“员外”。这年夏天,一连几天倾盆暴雨,引起山洪暴发,许多房屋被洪水冲走,人们流离失所。“员外”见了赶紧腾出房子,拿出家中的粮食、衣物救济灾民。突然,一股更大的洪水向南泥的山岭冲来,将山岭冲去半边,形成一个深潭。从此,这个地方就叫做半山(今高沙镇半山村)。洪水消退以后,“员外”又尽力帮乡亲恢复家园,恢复生产。一天,员外来到被洪水冲垮的半山脚下,看见新形成的深潭中有鲤鱼跳跃,银光闪闪,非常好看,只见几条鲤鱼跃上岸来,落在员外脚边。员外捡起鲤鱼,又放回潭中。邻近的村民见潭中鲤鱼跳跃,便拿来网、罾等捕鱼,忙乎了半天,却一条鱼也没捞着。员外一来,鲤鱼又飞跃到他的脚下。这离奇景象当地人都说:深潭的鱼是员外养的,别人都抓不到。这件怪事越传越远,高沙的人都知道了。都去半山看这一奇特的景象,后来有一位文人,就在石岩上题写了“沙潭跃鲤”四个大字,成为高沙八景之一。至今那石岩上若仔细辨认,仍然隐现那四个字的字迹。
  千年高沙,一座从小就烙印在我心灵深处的魅力古镇,迄今历经30多年的改革开放,已不再沉静地躺在岁月的怀抱里,而是神速地超越了历史性和地域性,极具文化意义,嬗变成一片充满激情的热土,还有那美轮美奂的曾氏宗祠、杨氏宗祠,两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耸立于蓼水河畔的云峰塔交相辉映,无不彰显着古镇文化遗产之底蕴与珍贵,绽放出璀璨光芒!让人流连忘返,无限眷恋。
  走进如梦令般的高沙,让我分外珍惜跨入她的每一步和因此而涌起的每一份心的灵动。
  ——这就是千年古韵今犹存的高沙!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湖南知名作家)
      刘奇叶,湖南武冈市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知名青年作家,素以“文学湘军新锐”著称。
2006年荣获全国优秀文化工作者称号,2008年度,刘奇叶同志因文学创作成绩十分突出,曾被《湖南日报》大篇幅推介报道,称之为“文学湘军”新锐。30多篇作品入选国内多种文集或选本。1996年加入湖南省作家协会,2009年6月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现系国家邮政局特邀监督员,民革武冈市二支部主委,武冈市一、二政协委员,武冈市检察院人民监督员,武冈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刘奇叶:高沙,千年古韵今犹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