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莫迪老家古吉拉特邦 大胆改革被视为“印度广东”
环球时报驻印度特派记者 邹松 吕鹏飞 ●张笑竹印度总理莫迪今天将庆祝自己64岁的生日,并在家乡古吉拉特邦迎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到访。提起古吉拉特邦,人们会想起那里是印度国父圣雄甘地的诞生地;想起2001年1月26日造成近20万人死伤的大地震;想起全球最廉价汽车“塔塔纳米”从那里生产下线……从各项数据来看,古吉拉特邦都是印度各邦中的“大块头”——面积比中国的广东省略大,最新人口统计超过6000万,过去10年GDP增长率超10%。这个传统的“商业之邦”走在印度改革最前沿,创造了“古吉拉特发展模式”,近年来更被西方媒体追捧为“印度最受欢迎的投资地”,被印度人比成“印度的广东”。中国领导人访印首站选在古吉拉特邦,也让该邦成了连接“印度梦”和“中国梦”的重要一站。 莫迪把家乡打造成“印度的广东”
印度《经济时报》网15日报道,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17日起对印度进行访问,并选择古吉拉特邦为第一站,“其间印中双方将达成协议,在古吉拉特邦和马哈拉施特拉邦打造两个工业园区”。中国领导人到访前,莫迪总理主动提出接受中国记者的联合采访。16日,在回答为什么邀请习主席访问古吉拉特邦时,莫迪表示,“这样能让外国领导人看到印度的多样性”,“发展国家之间的关系——特别是中印这样的大国关系,眼光不能局限于首都和主要都市”。
古吉拉特邦是印度最西部的一个邦,海岸线长1600公里,为印度各邦之最,自古以来航海商贸活动活跃。该邦面朝阿拉伯海,那里曾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必经之处。莫迪总理在回答《环球时报》记者提问时表示:“丝绸之路、香料之路等贸易路线不仅是区域贸易的通道,更是亚洲繁荣之锚。印度正好位于这些贸易路线的交汇点,不断与沿线国家分享着彼此的智慧结晶。我相信这些自然贸易路线若能重现,必将为建设21世纪繁荣亚洲做出重要贡献。”
莫迪1950年9月17日生于现古吉拉特邦的沃德讷格尔。自称“茶农之子”的莫迪投身政治,并从2001年开始担任古吉拉特邦首席部长。今年印度大选前,美国驻印大使专程到古吉拉特邦首府甘地讷格尔,与莫迪进行闭门会谈,向这位“辛格接班人”示好。
古吉拉特邦不仅是莫迪总理的故乡,也是印度国父圣雄甘地的老家。首府甘地讷格尔就是以甘地的名字命名,讷格尔是印地语“城镇”的意思。在该邦最大城市艾哈迈达巴德有甘地纪念馆,每天到这里参观的人络绎不绝,这里是印度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是古吉拉特人民自豪之所在。
但对于印度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来说,“邦邦有本难念的经”。莫迪在古吉拉特邦任首席部长时,主要依靠优惠政策和优质服务来大规模引进外资,大力发展制造业。回归制造业是莫迪的“古吉拉特模式”带给印度的一条新的成功之路。塔塔纳米汽车2008年在西孟加拉邦投资建厂的计划因当地农民反对而遇阻,消息刚传出来5分钟,塔塔总裁就接到莫迪短信,内容只有一个单词:“欢迎!”
许多国外企业家在印度考察一圈,最终会决定到古吉拉特来设厂,因为这里的投资环境、基础设施等各方面都要优于其他邦。在莫迪担任该邦首席部长的13年中,古吉拉特邦的GDP增加近两倍。虽然该邦人口只占印度人口的5%,工业产值却占到全国的16%,出口总值占全国的22%,每年11%的发展速度也远超印度平均水平。正如麦肯锡咨询公司所评价的那样,古吉拉特邦扮演着印度工业化动力的角色,就如同上世纪90年代广东省对中国的意义一样。正因为这一点,古吉拉特邦又被印度人称为“印度的广东”。
高效成就古吉拉特邦和莫迪
古吉拉特邦被誉为“印度的广东”,至少还有两点名副其实:一是经济增速快,过去10年GDP增长率超10%;二是“地方话”难懂,“古吉拉特语”自成一派,其他邦的印度人也听不太懂。
孟买所在的马哈拉施特拉邦和与其相邻的古吉拉特邦是印度最会做生意的两个邦。前者着重于金融、电影等非实体经济,后者更侧重制造业。古吉拉特邦一直是印度最重要的棉纺织业基地,全国近8成的棉纺织品出产于此。据说这与圣雄甘地在此身体力行纺纱织布有关,他通过号召民众回归“纺车时代”来抗拒英国人带来的工业产品。时过境迁,印度独立近70年后,古吉拉特如今不仅不拒绝纺织等轻工产品,更对汽车制造、电力输送等重工业青睐有加。在艾哈迈达巴德生活近30年的拉斯坦特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去年古吉拉特只停过两次电,而且时间都只有几分钟,这是印度其他地区都做不到的。
古吉拉特发展制造业的一大优势是有地。《环球时报》记者在古吉拉特邦驱车200多公里几乎连一个上下坡都没遇上,大片的空地要么被植被覆盖,要么是荒漠滩涂,这在“征地难”的印度是相当宝贵的资源,即只要政府计划在古吉拉特某块地投资设厂,该项目在拿地问题上的困难要比别的邦小得多。
从基础设施看,古吉拉特邦至少比印度多数邦领先10年。在古吉拉特邦最大城市艾哈迈达巴德,这里的街景与印度其他城市并无二致,甚至有更多的神牛在街上游荡,但从有百年历史的艾哈迈达巴德往外走,来到甘地讷格尔,这里的街道已变得“横平竖直”,再往外围走,去到工业园区较为集中的巴罗达市,沿线约200公里的高速路路面平整,双向4车道或6车道,各种大型运输车川流不息,路中间见不到有神牛和野狗。从巴罗达至孟买港的高速路约400公里,同时配备沿线铁路及支线航班,极大方便了“古吉拉特产品”的出口。相对便利的交通是多家外国企业在古吉拉特邦投资设厂的重要原因。
作为印度重要制造业基地,古吉拉特邦和中国广东一样是个“移民大省”,6000万人口中有近1/3来自外邦。值得一提的是,这些移民中有相当大一部分人是“技工移民”,即已有一定技术水平的工人。他们从事的不是拧螺丝等简单的劳动,而是参与到装配精密仪器、组装大型零部件、实验调试设备等工作中。这些工人不但薪水比别的邦高,工作也相对稳定,对企业更加忠诚,这种“人才优势”是外商青睐在古吉拉特投资的又一重要原因。
“古吉拉特邦体现的是综合竞争优势。”古吉拉特大学中文系客座教授茅笃亮这样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茅笃亮认为,在过去十几年,莫迪确实让这个邦走得更快,他的性格和对权力的掌控使古吉拉特邦更有效率。不过,茅笃亮也表示:“从一个普通印度人的情感来看,莫迪的行事风格显得有点独断专行,但从做生意或者国家发展来看,这或许又是一件好事。”
印度媒体上关于“古吉拉特邦模式”的议论很多:“古吉拉特邦模式已在新德里生效”、“让我们仿效古吉拉特邦模式”、“为什么古吉拉特邦模式不能在印度其他邦效仿”……有媒体强调,印度西南部的喀拉拉邦经济发展虽不如古吉拉特邦耀眼,但社会发展却是走在印度前列,如识字率很高,地方更富庶,而且贫富差距较小。印度学者认为,想在全印度复制“古吉拉特邦模式”,要看能不能顺利推动税制、央行、私有化等方面的改革。经常往返于新德里和艾哈迈达巴德的古吉拉特邦商人纳威特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我不敢说古吉拉特邦模式是最好的,但肯定是最有效的,因为这里受的官僚体系束缚很少。如果投资遇到问题,可以直接去找首席部长,首席部长了解完情况后,会立即批复解决。”纳威特说,在印度,修一条路动辄要五年、十年,打场官司有可能拖二三十年,因此,高效成就了古吉拉特邦和莫迪本人。
从中国高僧到中国投资
“中国与古吉拉特邦的联系源远流长。两地之间的贸易往来在古代就非常活跃。中国僧人玄奘曾在古吉拉特邦生活过很长一段时间。”莫迪在接受中国记者采访时,这样为自己的家乡做宣传。在印度官员发放的小册子《沃德讷格尔挖掘现场及佛教遗产》中,特别提到公元641年玄奘在当地“造访200家寺庙,拜访万名僧人”。
如今,来到古吉拉特邦的中国企业明显增多。今年6月,《印度时报》曾特别报道过20家中国企业访问古吉拉特邦的消息,并评论说“在现任总理、该邦前任首席部长莫迪2011年访问中国后,古吉拉特邦就成为中国产业投资的一个目的地。”这些企业涉及汽车、摩托车零配件、房地产、电气设备、垃圾处理等行业。目前在古吉拉特邦的中资企业有上海宝钢、特变电工、上海海立等。对越来越多的中国投资,古吉拉特大学中文系不少学生认为“机会来了”,他们希望以后能到更多的中国企业谋职或帮印度企业跟中国做生意。
古吉拉特大学教授蒙多拉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古吉拉特人很务实,做事爱遵循已有惯例。对生意人来说这是件好事,只要你摸清古吉拉特人的脾气,接下来的事就好办了。”
本帖最后由 沙潭跃鲤 于 2015-12-7 19:24 编辑
老大,你发的“洗发水”足够洗脑,再发的话,恐怕我要变成“光头强”了!
本帖最后由 沙潭跃鲤 于 2015-12-7 19:24 编辑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