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沙一员 发表于 2014-8-30 09:59:46

冯骥才谈王岐山:懂得历史的人深知历史使命

本帖最后由 沙潭跃鲤 于 2015-12-7 19:24 编辑

冯骥才在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接受中央纪委网站专访。
      时隔40天,中央纪委网站再推“聆听大家”栏目,这次邀请的嘉宾还是一位作家:冯骥才。
      “聆听大家”的首次专访,选择的采访对象是作家二月河。
      8月29日,中央纪委推出了对冯骥才的专访稿件,同时配发了视频和采访札记。采访地点设在了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
      他说,同样是接受“聆听大家”的访问,自己与二月河关注的角度不同。二月河是从历史谈的,他自己比较关注普通人的生活,因而着重从社会风气谈。
      “社会风气又受官场风气影响。”冯骥才说,我们说希望社会风气清正,“清”和“正”是什么呢?就是说官场的风气应该清,社会的风气才会正。
      因为身高超过一米九,熟识冯骥才的朋友都习惯地称他“大冯”。
      冯骥才曾经是篮球运动员,之后当了作家,成为全国政协常委,走上了参政议政的道路,现在又从事教育,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也是一位很有影响力的领军人物。
      在采访中,记者明显感到,他的几重身份构成了他观察思考社会问题的特有维度。
“王岐山是个深刻的人”
      这是冯骥才第二次接受中央纪委网站的采访。第一次采访是去年9月,巧的是,也是中秋前。
      去年9月,出任中央纪委书记未届一年的王岐山来到天津,就落实“八项规定”进行调研,冯骥才参加了调研座谈会。
      在那次座谈上,冯骥才作了发言。他说:“去年(2012年)在北京开会正赶上中秋节的前一天,是送礼的高峰。我当时从东城到西城堵在路上一个半小时。”
      这个发言,讲出了普通人生活中常见的场景,因而引发不少共鸣。
      去年9月8日,中央纪委网站先是全文转载了冯骥才的发言稿,之后又特意派专人赴天津采访,谈的也是社会风气。
      “王岐山是一个深刻的人,感觉他对很多问题的思考都很透彻。”冯骥才很直截了当地对澎湃新闻说出了他对王岐山的评价。
      他说,王岐山也是一个有强烈使命感的人,王岐山读史,在讲话的时候常常能引用历史中的事件作例子。“真正懂得历史的人往往长于思考,也是深知历史使命的。”
      和澎湃新闻记者的对话,冯骥才选择了从王岐山所说的“不能腐、不敢腐、不想腐”的“三不论”说开去。
      冯骥才认为,要坚定不移地反腐,才能让官员“不敢腐”;只有依法治国,制度反腐,才能让官员“不能腐”。此外,只有真正解决价值观问题,使官员有国家和民族情怀,为了国家和民族做事,才能达到“不想腐”。
      冯特别强调,价值观的问题不解决,不可能达到“不想腐”。
      冯骥才注意到,现在打击反腐的力度让老百姓形成了“反腐期待”,“这种期待就是民心,就是一种良性的社会力量。”
      冯骥才显然也有着强烈的“反腐期待”,他会隔三差五地看看中央纪委网站,了解反腐的动态。      
异地调任官员要了解当地文化
      知识分子要为政府提供另一种思维,这是冯骥才一直以来的观点。
      在采访中,冯骥才提到,几年前他就曾经提出:为了防止腐败,来回调动省级领导,但这会带来一个问题,调动后的领导对任职当地的文化不一定懂,怎么办?当时得到了一些领导的回复,都说会重视,但没有提出解决方案。
      冯骥才说,懂经济的官员搞好经济容易,但是适应一个地方的文化就不那么容易。当地的文化,也是生活在此地的人的生活方式。比如北京人要习惯南方就不那么容易,各地的风俗习惯其实是迥异的。
      他建议官员异地调任后,一定要和当地学者等各界人士多交流,多学习,有这种意识才能补上这一课。
      “要是不懂当地文化,自然不知道当地哪里是有价值的,城市在拆啊建啊的过程中就会出现许多问题。”冯骥才说,“我在考虑是不是应该重提这个问题。”
      文化适应问题的提出,与他长时间的直接观察和直接感受有关。
      这些年,冯骥才一直在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奔走,“立法是走在前面了,但是却没有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案例,非物质文化遗产也缺少专家去守护。”
      “很多地方政府都有‘非遗’的保护单位,比如保护中心、‘非遗’博物馆等等,也都有编制。但是大部分都是采用调动的方式招人。”冯骥才发现,这个专业毕业的很多学生找不到工作,因为这些单位都不采用招考的形式。
      他说,自己的学院里也有这种状况,感同身受。一方面是学生毕业却没有就业的路径,另一方面是“非遗”保护急缺专业人才,造成断层的原因正是“不正之风”。
      “不是有些问题,是问题很大。”冯骥才对澎湃新闻说,文化官员不懂文化是个明显的问题。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冯骥才谈王岐山:懂得历史的人深知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