蓼水欢歌 发表于 2014-7-8 20:53:51

黄三畅:落花流水尽文章

       观澜书院是一所义学。倡建者例贡生袁敏 ,字逊卿 ,号修吾 ,清代武冈州高沙(今洞口高沙镇)人。袁敏的父亲叫袁直哉 ,少时就失学 ,临终前对袁敏说:吾一生别的心愿都了结了 ,未了的是建义学这一桩。如果你能继承吾志 ,建一所义学 ,既能成自己的子孙之贤 ,又能成他人子孙之贤 ,自己也能从中得到乐趣 ,那吾死而瞑目了。”袁敏时刻不忘父亲遗志。在清嘉庆十三年(1808)秋 ,偕同乡的志同道合者醵资建文昌社。(文昌是一个星座名 ,俗称文曲星或文星 ,古代星相家认为它是吉星 ,主大贵。道教利用星相家之说 ,尊他为主文运 、功名 、禄位之神 ,称为文昌帝君。文昌社是士人祈求文运亨通 、仕途发达的地方。)道光二年(1822),袁敏又捐膏腴之田160余亩给社内 ,出租给人 ,然后又用租金置田360多亩 ,再出租给人。这样本息滚动 ,到了清道光十五年(1835)夏 ,袁敏与同志者算了账 ,觉得钱财足可以建一所义学了 ,就与武冈州牧徐公沟通 ,准备创建校舍。乡里的一些贤达也踊跃捐钱捐田以赞助。
      于是卜了镇南的一处地(在今高沙镇云峰村境内),前临蓼水 ,背枕冈阜 ,四山环拱 ,可谓钟灵毓秀。从道光十五年(1835)夏开始动工 ,到道光二十四年(1844)秋全部竣工。约费钱一万八千多缗。校舍的结构是这样的:最后面是正室三间 ,两旁翼室各两间;中祀先圣孔子及其他先贤先儒。前面是讲堂三间,两旁翼室各两间;讲堂上建了阁 ,阁中祭祀文昌和魁星。讲堂的门联是武冈州廪生 、第一任山长曾源泗所拟 ,为:
      无隐亦无言 ,俯察仰视 ,百物四季皆道妙;
      善学还善晤 ,静存动会 ,落花流水尽文章。
      再前面是大门 ,大门的楹联是袁敏亲拟 ,为:
      千重山势撑文笔;
      一派川流见道心。
       大门左右各有二斋房 ,楣上分别刻上“进德”、“修业”、“正谊”、“明道”字样。门外建了牌坊 ,牌坊上的石刻是“观澜”。因濒临高沙蓼水上一处胜景“回澜涌月”,故名。
    这是一个建筑群 ,一共是四进 ,两旁则是厢房。栖士之舍七十所 ,而燕息之室斋各一所”,厅堂 、阁楼 、斋舍 、门坊、仓庖 ,垣墙 ,一应俱备。
      三年以后开馆。武冈本州(包括今洞口)的 ,还有城步 、绥宁 、新化 、溆浦等地的学子 ,都负笈前来。自有硕儒名师。与王闿运齐名 、湘中五子”之一的武冈州人邓辅纶 ,就曾为主讲。书院学规整严,学风浓郁 ,遐迩称道。
      除了袁敏本人 ,还有好几个人作了《观澜义学记》,其中有当时的宝庆知府,山西河曲人黄宅中。黄宅中 的《记》,先写道光二十四年(1844),他权守宝庆府 ,视事之暇 ,常到设在宝庆的濂溪书院去和诸生论学 ,诸生中袁敏的儿子袁霖向他讲了父亲为首办观澜义学的事。再写袁敏创建义学的经过。然后对袁敏进行褒奖。最后是发议论 ,说:学习贵在知其要旨 ,而道也不必远求。我私下里想 ,濂溪夫子(周敦颐字茂叔 ,号濂溪)那样的千古真儒 ,延续了中国儒家的传道系统,他往上承继孔子(孔子曾在洙 、泗之间聚徒讲学),往下启迪了程朱(宋代理学以二程和朱熹为首两学派的并称。)而宝庆(邵阳)是濂溪先生做过官和教化其民的地方(周敦颐宋治平四年(1067)以永州通判来邵摄事 ,到熙宁四年(1071)升迁郴州知军离去 ,在邵为官四年中),遗风余泽 ,至今尚存。我常常登上东山 ,徘徊于濂溪书院的讲堂 ,又寻访爱莲池畔君子亭的旧迹(古今图书集成》中《方舆汇编·职方典·宝庆府古迹考之一》记载,“爱莲池 ,宋周濂溪先生观莲处 ,在邵著《爱莲说》”),深叹高山仰止 ,景行行止,为这里的众多士人感到庆幸。昔人这样说过:百川学大海而终于达到大海。假使以不舍昼夜之勤奋 ,打下坚实基础而不断进步 ,那么 ,濂溪先生所说的 ,有伊尹的志向 ,学颜渊所学的内容 ,不就是通向成为贤圣之彼岸的桥梁吗?我希望在这里学习的人 ,分年研究学习经书,既不要忘记勤奋学习 ,也不要操之过急揠苗助长 ,读濂溪闽洛的书 ,以穷尽四书五经的意蕴。古人说 ,就像要渡过大河 ,却找不到渡口和河岸。既然如此 ,那么细 析“观澜”的含义 ,不就是要让读书的人寻找学有所成的方法吗?
      黄宅中认为 ,“观澜”的含义是 ,读书如涉大水 ,要讲究方法(观察水之波澜,研究涉水之方法)。这 和《孟 子·尽心上》“观水有术 ,必观其澜”的意思是相合的。这也是书院命名“观澜”的深层解释。
      而曾源泗 的《观澜义学记》有这样的话:读书的人 ,不能只是讲读章句、攻读文字 、弋获功名禄位而已。古圣人教书育人 ,务必使人人学习而各自恢复其善的本性 ,以仁义使之顺服 ,以伦常使之敦厚 ,以诗书来润泽他 ,以礼乐来矫正他 ,端正其对公正之理光明之道的本源的认识 ,养护其俊伟光明之气质 ,这样 ,对天地之中万事万物的奥妙 、古往今来的失败与成功的道理 ,以及军事 、农业 、钱财 、粮食 ,没有不清楚地了解而再存疑问的。这样的人 ,如果进入朝中 ,就可以在国家大事上施展谋略 ,如果退而在乡间 ,也无愧于乡间的模范人才。这样来看人才 ,那么读书人都可培植了 ,这样来看成功 ,就一定能成功了。
      曾源泗这些话说得真好 ,他实际上是阐释了观澜义学的教育理念 、教育方针 、教育目的 ,阐释了怎样培养人才和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问题。他的观点 ,现在仍然值得借鉴;对一些以培养“考试机器”为己任的办学者来说,不啻一记警钟。
      当然 ,观澜义学最初教的还是四书五经。世易时移 ,到了光绪年间 ,湖南实行新政 ,受湘水校经书院 、时务学堂影响 ,武冈州的士绅陆孝达 、王佐龙等将观澜书院 、鳌山书院(在武冈州城)、峡江书院(今洞口县城内)的课程进行改革 ,分为经义 、史事 、时务 、舆地 、兵法 、算学 、方言 、格致八门。
      进入民国以后 ,书院先后改为农校 、简易师范学校 、小学。薪尽火传 ,现在是观澜小学。

蓼水欢歌 发表于 2014-7-8 21:10:54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每当想起当年创办观澜书院、青云书院、蓼湄中学的这些乡贤,我都不由得心存崇敬之情,他们开启了改变高沙、改变国家面貌的伟大历史。今天,在家乡仍有很多教育报国、教育兴镇的人士,躬耕三尺讲台,把文化传承、知识改变命运的事业进行到底!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黄三畅:落花流水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