蓼水欢歌 发表于 2014-4-15 20:01:10

坊间俚语话高沙


坊间俚语话高沙
谢定局 方翠


作者:来源:邵阳日报


曾几何时 ,一句无厘头戏 谑“要想死得早 ,嫁个高沙佬”的坊间俚语在洞口民间颇为流行 ,不仅让初来乍到的外地人心有余悸 ,就连想嫁给高沙佬的大姑娘 ,也不得不小心翼翼 ,生怕遭到三姑六婆的嘲笑。待与高沙佬打成一片后 ,知道还有诸如“要想死得快 ,找个高沙妹”之类的版本,随即恍然大悟 、疑虑顿消。原来是说高沙男人精明会做生意 ,女人泼辣会持家 ,想想也无伤大雅。如今改成 了“要想过得好,嫁个高沙佬;要想富得快 ,娶个高沙妹”,抑扬之间更提足了高沙的底气 ,撑足了高沙人的面子。悉心品味 ,高沙脍炙人口的坊间俚语 ,无不 是“小南京”化茧成蝶的生动写照。
    “武冈 、隆回 、石江路 ,问道都说去高沙”。高沙历经千年沧桑 ,其“五里长街 、烟景繁荣”为人津津乐道。如蛛网般密布的古街道有十八条 ,古巷弄二十多条 ,老店铺一千六百余间。全盛时期 ,古城内商贾云集 、蓼水河中樯桅如林。湘西南的稻谷、茶叶 、木材 、特产等均在此交易和中转 ,曾经是湘西南地区最重要的农贸市场和农副产品集散地。历来就 有“到高沙没有卖不出的东西 ,也没有买不到的商品”一说。黄家码头至祖师桥一带古朴典雅的商店犹存 ,后街一座座环环相扣的四合院落,丰富多彩的匾额和招牌 ,是古高沙商业繁华的活标本。会木雕 、石雕等传统手工艺的能人巧匠 ,会渔鼓 、能说书等传统表演的民间艺人 ,拜香歌 、拓片等种类繁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比比皆是 ,置身其中仿佛时光倒流 ,又回到唐风宋雨 ,明清遗韵之中 ,让人不由感 叹“时间都去哪儿啦?”那深不可测 的“十八茅湾”是令外地人伤透脑筋的迷宫 ,迂回穿梭的巷道看不到尽头,沿途摊铺摆满了针头线脑 、日用百货 、风味小吃……琳琅满目的商品渐欲迷人眼,婀娜多姿的姑娘 、小媳妇撑着油纸伞走在小巷深处 ,路不迷人人自迷啊。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高沙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小推车装满了儿时的回忆 ,沿途悦耳的叫卖声 、朗朗的吆喝声穿透大街小巷。难忘那圆如满月靓似锦缎的油炸米花 ,香喷喷 ,红艳艳;酸辣适口的凉拌米豆腐 ,酸津津 ,爽歪歪;晶莹剔透的柚子糖 ,黄澄澄 ,甜滋滋;就连许多地方弃之不用的豆腐渣经过发酵风干加工后 ,也成了高沙的名片。每年春节过后 ,外出淘金者的行囊中 ,霉豆腐渣 、猪血粑粑总有一席之地。
    “太平桥打死一条蛇”。 以前 ,从太平桥到祖师桥的五里长街 ,商业繁华街巷狭窄 ,逢年过节人山人海接踵摩肩 ,说不小心会挤掉耳朵是夸张的 ,但走丢小孩是常有的事。说到高沙古城街巷嘈杂 ,人多稠密 ,有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传说:解放前高沙古城只有太平桥和祖师桥 ,有好事在集市上 传“太平桥打死了一条蛇”,到黄家码头成 了“太平桥打死一条黄桶大的蛇”,再传到祖师桥竟变成 了“太平桥崽打死了爷”,人们忍俊不禁之余 ,由衷感叹当时古城商贸之盛 ,消息传播之快。解放以后 ,高沙百废俱兴 ,很快恢复了旧时繁荣。改革开放以来 ,更是卯足了劲成功跻身全省“百强镇”行列。如今蓼水河上 ,长虹映彩 ,六桥拱月的奇观见证了古城交通运输的发达与繁荣。已逾六百年历史风雨祖师桥 ,虽几经修葺 ,也难逃被日寇焚毁的厄运 ,仅存的古桥墩依然顽强地撑出水面,无言地诉说着历史的沧桑;新修复的祖师桥与回澜桥似一 对“穿越时光”兄弟 ,一古一新 ,一老一少 ,遥遥相对;独具匠心的高沙大桥 ,接过了黄家码头的重任 ,是连接高沙与塘前湾必由之路。昔日的黄家码头每逢过年过节两岸站满了黑压压的人群,争先恐后或提篮或挑担候船。如今各种车辆穿梭而过 ,黄家码头已成泛黄的回忆。古老的太平桥 ,是旧时连接高沙到武冈的必经之道 ,见证了高沙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变化 ,现已光荣地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慢慢地退出了历史舞台 ,被新修的竹城路高等级公路大桥取代。
    去年古城开展龙舟竞渡 ,从高沙大桥经祖师桥到回澜桥万人空巷 ,全程进行电视直播 ,空前的盛况同步传遍古城的每一个角落;站在新修复的复古式祖师桥上游玩 ,摆个造型 、摇个微信 ,发个微博 ,太平桥上一目了然 ,再也不会闹 出“太平桥打死一条蛇”的笑话了。
    “高沙是立起来的长沙”。踏着春天的鼓点 ,高沙在改革开放的大道上阔步前行。历届党委 、政府带领十三万高沙人奋力开拓 、辛勤耕耘 ,如今古城城区面积已发展到5.1平方公里。古商城改造如火如荼 ,完成了古街 、古巷 、古宅及洄澜风雨桥、乾元宫等保护性修缮 ,再 现“小南京”的全面繁荣与复兴。恢复修建的复古式吊脚楼再现 了“清明上河图”的繁华;三公里长的防洪堤 ,彻底改变沿河两岸长期来受洪灾侵袭的命运;商会广场 、云峰公园等公众场所一律安装了路灯进行亮化为人们提供了休闲 、锻炼的好去处;龙舟盛会 、戏剧年会传统民俗的复兴 ,让人不禁赞叹古城魅力犹存。
    “把高沙立起来变成长沙”,曾经是无数高沙人的美丽梦想。现在全省第一座乡镇商会大楼矗立在蓼水河畔 ,不仅彰显了历经商海浮沉的高沙商人的理性和睿智,更为高沙的下一次远航传递正能量;全省唯一的乡镇级购物广场— — — 步步高超市,已经落户高沙 ,生意红红火火 ,在高沙就能体验省城的优质生活 ,谁说高沙不是立起来的长沙?

潇水水 发表于 2014-4-15 22:30:11

本帖最后由 沙潭跃鲤 于 2015-12-7 18:44 编辑

好文, 让人看到热血沸腾

米老鼠 发表于 2014-4-16 14:15:01

本帖最后由 沙潭跃鲤 于 2015-12-7 18:44 编辑

谁说高沙不是立起来的长沙?----好文!热血倒不沸腾,倒时很佩服作者的真性情。
从“要想死得早 ,嫁个高沙佬”、“要想死得快 ,找个高沙妹”到“要想过得好,嫁个高沙佬;要想富得快 ,娶个高沙妹”,犹如一个镜子的两面,是高沙人的生动写照。

leo0739 发表于 2014-4-17 09:29:36

本帖最后由 沙潭跃鲤 于 2015-12-7 18:44 编辑

传“太平桥打死了一条蛇”,到黄家码头成 了“太平桥打死一条黄桶大的蛇”,再传到祖师桥竟变成 了“太平桥崽打死了爷”.
哈哈, 有这么逗的?

蓼水欢歌 发表于 2014-4-17 11:29:01

leo0739 发表于 2014-4-17 09:2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传“太平桥打死了一条蛇”,到黄家码头成 了“太平桥打死一条黄桶大的蛇”,再传到祖师桥竟变成 了“太平桥 ...

这个是高沙著名俚语,你不知道???

leo0739 发表于 2014-4-17 11:48:22

本帖最后由 沙潭跃鲤 于 2015-12-7 18:44 编辑

:$, 看来是孤陋寡闻了...

米老鼠 发表于 2014-4-17 11:53:20

本帖最后由 沙潭跃鲤 于 2015-12-7 18:44 编辑

传“太平桥打死了一条蛇”,到黄家码头成 了“太平桥打死一条黄桶大的蛇”,再传到祖师桥竟变成 了“太平桥 ...
二十年前,在我小学的语文课堂上,老师就以这个例子来教育我们,话传话的不确定性。

leo0739 发表于 2014-4-17 13:28:27

本帖最后由 沙潭跃鲤 于 2015-12-7 18:44 编辑

..... 记忆中, 完全没有这句话!

袁安强 发表于 2014-4-18 08:41:25

本帖最后由 沙潭跃鲤 于 2015-12-7 18:44 编辑

拾寻儿时记忆,留住游子乡愁。

音悦阳光 发表于 2014-4-19 16:01:26

本帖最后由 沙潭跃鲤 于 2015-12-7 18:44 编辑

文章不错呀,写得好,有高沙气!!

老树红叶 发表于 2014-5-15 22:13:58

本帖最后由 沙潭跃鲤 于 2015-12-7 18:44 编辑

确实是高沙土生土长的高沙俚语。

老树红叶 发表于 2014-5-15 23:09:25

本帖最后由 沙潭跃鲤 于 2015-12-7 18:44 编辑

我还听到另一个版本:太平桥黄铜匠打死一根蛇——太平桥打死一根黄桶大的蛇 ——太平桥黄桶匠打死爷。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坊间俚语话高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