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周刊》建言两岸切实合作应对南海诡变
本帖最后由 沙潭跃鲤 于 2015-12-7 19:36 编辑香港《亚洲周刊》8月25日(提前出版)刊发名为《南海诡变两岸应切实合作》的文章,作者是台湾东亚统合研究中心执行长蔡翼。文章称,广大兴渔船海上喋血事件终于出现了重大转折,菲律宾回应台湾方面的“道歉、惩凶、赔偿、渔业谈判”等要求,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随即指示外事部门宣布解除对菲律宾的11项制裁措施。菲律宾方面派总统特使抵台道歉,并提供赔偿,看来家属、政府及台湾各界基本上可以接受。但是台方要求的所谓菲律宾政府的公开道歉,菲律宾政府并没有做到,司法诉讼才刚开始,司法审判势必旷日费时,不知何年何月才能让凶手们判刑服监、绳之以法。这样的结局,显示出美国幕后主导的影响,台湾方面涉外事务的妥协、退让和危机处理的进退失据,让台方频频失分。
美国则背后动作不断,不但强化与澳大利亚的军事同盟,还与越南达成建立“全面伙伴关系”的共识,通过与菲、越、澳、日的策略联盟,针对大陆的C形包围圈已俨然成形。文章质疑台湾在其中又要如何自我定位。
巴丹岛地位极关键
文章指出,巴士海峡扼守东亚航运的要冲,是海上航运从南中国海进出西太平洋的主要航道,而巴丹岛位于巴士海峡中央,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淡江大学陈鸿瑜教授曾指出,公元1898年“美西战争”结束,西班牙在《巴黎和约》中将菲律宾割让给美国时,双方议定以北纬20度为界,并没有包含位于北纬20度25分的巴丹岛,根据日本在1930年所颁布的《渔业法》也规定台湾渔民可以在巴丹岛附近海域进行捕捞,显示当地长期以来就像钓鱼岛一样,是台湾渔民的“传统渔场”,若干重要历史文件证明,巴丹群岛的主权归属实际上仍是个存在着领土主权争议的“历史悬案”。
文章称,主政者必须了解,如果巴丹岛的主权属于中国,那么中菲之间领海基线与经济海域的划分,将会是完全不同的样貌,所以台湾当局在与菲律宾进行“领海主权”及渔业谈判前,首先应该坚持先厘清这些岛屿的主权归属,万万不可便宜行事,以北纬20度暂定执法线或以菲国最北边的离岛作一刀切,作为划界的依据;更不可屈从于大国的摆布,草率签署领海划界或渔业合作的协议。
善用两岸合作机遇
文章认为,马英九拟议中的“南海和平倡议”,理想主义色彩较浓。倘若台湾拥有的发言权仅止于私下沟通协商,另一方面,又公开呼应外国势力所期盼的“两岸不能联手”的要求,就等于“自宫”,不但会被周边国家看扁,也丧失了台湾参与制定“南海行为准则”的机会。
文章称,多年来台湾只关注太平岛防务,从未积极涉入中国大陆与东盟国家在南海的主权争端,在南海事务不断被边缘化。菲律宾从上世纪末开始,陆续窃占中国南沙的岛礁已经高达8个之多,政府责无旁贷,应该立即要求菲律宾归还其所窃据的岛礁,绝不可轻言放弃。唯有通过岛礁争议台面化,才能维护中国在南海的“主权”,确立中国在南海争端的“发言权”。
文章指出,台湾应该善加利用两岸和平发展的战略机遇,积极与大陆展开沟通与协商,通过两岸的合作,分进合击,发挥台方拥有太平岛的战略优势,强化两岸在南海事务的发言权与游戏规则制定权,通过积极参与南海事务的协商与管理,才是台湾参与亚太地区事务应该努力的方向。
两岸合作前景广阔
文章称,由于当局诸多的政治考虑以及外国势力的干预,两岸和平协议与军事互信机制的签署,长久以来都是“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其实有许多事情可以“只做、不说”,以海上救援与护渔为例,两岸的主管机关已有许多交流与合作,未来可以筹设一个“联合搜救机制”,凡是两岸的商船或渔船都可以受到双方海巡的就近照顾与保护,这个才是“实事求是”增进两岸互信的重要举措。
既然马英九曾经表示:“两岸合作,民间先行”,两岸应该设法突破自我设限的政治紧箍咒,通过民间机构共同开发南海丰富的油气资源,将南海打造成一个两岸共有的“能源供应基地”,缓解两岸对进口油气的需求。
文章认为,两岸的合作应该把握一个原则,只要是对人民有利,不涉及两岸政府主体性的“商业性”行为,就应该积极落实。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