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中高沙古镇
本帖最后由 沙潭跃鲤 于 2015-12-7 19:17 编辑有一个网名linrong277158的高沙籍网友写的短篇小说《青石湾》是这样描写家乡古镇高沙的:
香沙是一座古老美丽的小镇,变化座落在三县交界的峡谷平坝里,历来为商旅歇宿、豪杰聚义、兵家必争的关隘之地,两条小河绕镇而过,关在镇中汇合,两河把古镇分成三块,中间有两座古老的石拱桥贯穿南北。镇东北有一尊白色古塔,是镇上的一处的风光。不知何时,镇上来了一位文人骚客,在镇上祠堂大门口写了一幅对联,更为这个古朴的乡镇增添了文雅之气,对联是这样写的:出门西笑清清活水庆安澜坐室南屏落落长虹同古城镇上的两条河都是从雪峰山中流出来的。水面上长年漂浮着一溜溜木筏、竹排。放排的山里汉子往往在此打停一宿,等第二天才下宝庆,闯洞庭。昔日,有几条平坦的官道打这经过。它是粤盐入湘的运销点,又是绥宁县、武冈县大米出境的埠头。现在那些官道大都成了公路,交通更为方便了。
正因为香沙有着如此优越的地理条件,很久以前就成了闻名邻近各省的市镇,享有“小南京”的美誉。早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这里便很繁荣了。镇上许多人都专事经商,而在商业各行当中,毛货生意更为活跃。河南的兽皮老板在镇上设有定点,广东毛货老板也隔三跳五地过来一趟。因此,镇上形成一批专门贩卖毛货的二道贩子,周围农村也出现了一批专走湘西零收毛货的人。
然而,在六七十年代,这个古镇却是一派萧条。古老的麻石路小街,冷冷落落,凄凄清清,只是斜斜歪歪地树着两排古色古香颇具湘西南山区特色的乡居乡舍,闭着古老的小木门,翘着凤凰尾般的瓦檐,伴着河畔的那一排排木芙蓉,迎着春露秋霜,夏雨冬雪,就是镇中那座上筑房舍,下跨蓼水,过去专门用来收山货的古桥——祖祠桥,也因悲叹它不为世人所用,悲叹凄凉孤独的晚景,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在阵凛冽的寒风中苦苦挣扎了一番就呼呼地倒下了,随同身下的江流一同进洞庭,走长江,下汪洋了。后来虽然修起了多拱的水泥太平桥,但镇上老人却偏偏怀念过去那单拱的古石桥。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些年香沙在改革的劲风中又时来运转,变了风水,赶来龙脉,出现了令人想不到的振兴。不用说,早些那仅卖馄饨、馒头的小铺现在已成了烹炒煎炸的大餐馆,一宿两餐的小客栈怀已成了富丽堂皇的小宾馆,专卖烟酒的代销店成了百货齐全的商业大楼,就连毛货生意这一行也更繁荣了。镇上收毛货、转卖毛货的人数更是历史上罕见的,几乎遍及所有的人家。
镇上的老人一般在五十年代曾从事过毛货生意,现在重操旧业,旧情新意交融起来,比年青人更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从前的河南兽皮老板、广东的毛货老板也陆续地来了,老街上昔日的毛货据点里,兽皮、毛货堆积如山。
本帖最后由 沙潭跃鲤 于 2015-12-7 19:17 编辑
楼主,内容像是高沙的,但这是香沙还是高沙啊?
本帖最后由 沙潭跃鲤 于 2015-12-7 19:17 编辑
楼上这是文学作品!
本帖最后由 沙潭跃鲤 于 2015-12-7 19:17 编辑
你去读读沈从文的作品,有写实的吗?
本帖最后由 沙潭跃鲤 于 2015-12-7 19:17 编辑
原来你是斑竹。
本帖最后由 沙潭跃鲤 于 2015-12-7 19:17 编辑
写得真不错!
] 本帖最后由 沙潭跃鲤 于 2015-12-7 19:17 编辑
你去读读沈从文的作品,有写实的吗?
好吧,算我是孤陋寡闻了,受教了:)
本帖最后由 沙潭跃鲤 于 2015-12-7 19:17 编辑
高沙文人还真不少
本帖最后由 沙潭跃鲤 于 2015-12-7 19:17 编辑
楼上不用谦虚,一起学习。引用的文学作品,因是网络文学,略显粗疏,但能反映一些高沙的历史风貌。高沙申请报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一来找出历史,二要显示文化。所作这些,不为别的,一为作此项申报工作的同志提供一些材料和思维方向,二是因为在高沙有我的亲人。希望高高沙发展,高沙人民幸福。
本帖最后由 沙潭跃鲤 于 2015-12-7 19:17 编辑
看了楼主的贴我好想看央视拍去的高沙视频,不知道在哪里可以找到呢?
文学是门艺术,艺术源自生活又高于生活。
作品中的人物和场景不能完全和现实一一对应,但可以找到其现实的影子。
这位网友写得应该就是我们高沙一带的故事啦。只不过把高沙称为“香沙”了。
话说高沙“收毛货”的可真不少,是门传统的商业了。估计高沙以前从事这一行业和现在收毛货的应该有很大不同的,现在收毛货的专指收废品的了。 本帖最后由 沙潭跃鲤 于 2015-12-7 19:17 编辑
看了楼主的贴我好想看央视拍去的高沙视频,不知道在哪里可以找到呢?
或者直接去高沙网首页,都可以看到的。。
兽皮、毛货堆积如 山。这
种说法不真,我只看到猪皮牛皮 文学作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可以想象,可以创作。而写历史却必须真实。 高沙古来就有观澜,青云两座书院,自然文人是不缺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