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声 发表于 2013-4-22 23:01:13

读透邵阳名文化 堪称地道邵阳人(3)

本帖最后由 沙潭跃鲤 于 2015-12-7 20:29 编辑


《邵阳城市报》 夏晓山文章
(三)、邵阳疆域
    对于邵阳,一般都这样介绍:“邵阳位于湖南省中部偏西南,东北与娄底地区接壤,西与怀化地区交界,南与永州市及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资源、龙胜等县相连,东与衡阳市为邻。现辖8县(即邵东县、新邵县、邵阳县、隆回县、洞口县、绥宁县、城步县、新宁县)3区(即双清区、大祥区、北塔区)1市(即武冈市)。总面积2万多平方公里,人口800万,为湖南省户籍人口第一大市,面积居全省第二。”
    邵阳的疆域和人口,一直是比较让人羡慕的。古代称一永二宝,在全省排第二把交椅,民国时期号称中华第一县,现在的邵阳,面积仍在全省排第二把交椅,人口排第一把交椅。
    历史上,邵阳的疆域有多广呢?我们分两个层面来介绍。
  首先,从“小邵阳”城区来看,客观来说,邵阳筑城虽早,但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内,邵阳这座城池,面积一直不是很大。白公筑城时,邵阳城的面积人口都是很小的,大约就是一二平方公里,邵阳真正变大有两个突飞猛进的时期。一个是宋理宗时期。托宋理宗的福,邵阳从邵州升格为府,开始了一次大规模的扩建,夯土大筑城墙,奠定了其后近一千年的邵阳城池格局。清朝末年,邵阳城区才几平方公里。不过那时的城市都很小,相对来说,邵阳还是算有点规模的,论面积,在全国城池中应该属于中等水平。二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城市膨胀,邵阳城区面积也不断得到扩大。
    其次,从“大邵阳”整个邵阳地区来看,白公筑城后,邵阳作为一座城市诞生了,但并没有明确的行政级别,也没有明确的管辖范围。秦代,邵阳市境分属长沙郡及黔中郡地。
    直到三国时期的公元226年,邵阳始置昭陵郡,明确管辖昭陵县、昭阳县、夫夷县、都梁县、高平县、新城县六县,隶属于荆州。其后在资江流域,相继建立都梁、夫夷、昭阳3个侯国。吴宝鼎元年(266),分零陵郡北部都尉置昭陵郡,治今市大祥区,境内建郡自此开始。也就是说,自三国时代,邵阳就已经达到相当于一个地级市的规模,基本确定了邵阳作为一个中等城市的版图。
    此后,隋朝推行郡县制,废邵陵郡,单立邵阳县。其时郡相当于我们现在的省,县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地级市。唐代始设邵州,这个时候管辖邵阳、武冈2个县。南宋理宗时邵州升格为宝庆府。元代设宝庆、武冈2路。明初设宝庆、武冈2府,后降武冈为州,宝庆府领武冈、邵阳、新化、城步、新宁1州4县,经清代沿袭至中华民国初年。
    1937年,湖南省第六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设邵阳,辖邵阳、武冈、城步、新化、新宁5县,后又增设隆回县。新中国成立后,邵阳的疆域划过来划过去,变动非常频繁。邵阳疆域最大是这个时期,1958年至1965年间,邵阳地区共辖邵阳市(含今天的新化、涟源、双峰、湘乡县,达14个县市区。邵阳疆域最小也是这个时期,1977年至1983年间,娄邵分家,邵阳一分为三,邵阳市(即今天的大祥区、双清区、北塔区)由省直管,邵阳地区仅辖邵阳、隆回、洞口、武冈、绥宁、城步、新宁7个县市。综合来看,历史上的邵阳,疆域虽然像切豆腐一样,一次次变换,让人眼花缭乱,版图最大的时候几乎相当于现在两个邵阳市,包括整个邵阳、娄底大部和永州、益阳、湘潭、衡阳等城市的一部分。白公城宾馆有一座曾国藩的塑像,严格意义上说,曾国藩并不是邵阳人,因为他的家乡湘乡(现属于双峰)当时属于长沙府,而不是宝庆府。但后来曾国藩的故乡又曾经属于邵阳多年,因此把曾国藩当成邵阳人也是有道理的。
  (四)兵家必争
    邵阳城两面临水,两面靠山,易守难攻,是一块战略要地。在历史上,邵阳“上控云贵,下制长衡”的区位优势曾经非常重要,可说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湖南省会城市的“备胎之选”。上世纪四十年代,日寇大举侵略湖南时,省政府就迁到过我们邵阳。上世纪五十年代确定湘黔铁路走向时,由于走娄底而不走邵阳,同时柘溪水电站修建后,资江水运断绝,邵阳自此丧失了交通枢纽位置。
    在冷兵器时代,城墙在城市防卫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作为兵家必争之地,邵阳的城墙是非常有名的。据考古和记载,邵阳筑城墙始于西汉,在长达一千多年的历史中,邵阳的城墙一直都是土城墙。到了明代,邵阳才始筑石城墙,并以宝庆府署为中心,建有朝天、定远、大安、丰庆、临津5座城门、七楼、十二炮台,呈封闭式城池格局。城墙全长为4370米,高8.3米,为青石和红砂石垒筑,门洞为砖石券顶结构。至清代,宝庆同知黄文琛重新修缮。整个古城墙东濒邵水,北临资江,西、南依山居高临下,坚不可摧。当然到了抗日战争发生时的1944年,城墙再也挡不住日寇的铁蹄,冷兵器时代战争的“好帮手”成了平民逃生的大障碍。当时的国民党政府遂下令炸毁了邵阳市区的大量城墙,从此留下千古遗憾。
    邵阳经历大的战役,不可计数。据文献记载,邵阳首次屠城发生在三国期间,刘关张三兄弟攻占邵阳后,习珍留守,关羽大意失荆州后,邵阳遭到屠城。此后,邵阳饱受蹂躏。仅近代以来,便经历了三场惨绝人寰的重大战争。第一场是石达开宝庆攻城战。1858年,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与洪秀全闹矛盾以后,率部出走湖南,准备借道湖北,入蜀争霸天下。石达开严密部署,为久困之计,数十万部众环城展开,各据险要地形,构建营垒,挖掘壕沟,布置木栅、陷阱,三面包围宝庆府,将宝庆围得铁桶一般。湘军在宝庆府仅数万人,据城自保还行,出城破敌则心有余而力不足。左宗棠将新兵置于城中,以城墙阻石达开锋芒,避开与石达开主力正面厮杀。待守城日久,新兵逐次刀头见血,新人熬成老卒,再开城迎战石达开久疲之师。石达开久攻不下,仿效湘军围困九江战术,围而不打,欲令守城湘军自溃。战事旷日持久,湘军援军纷纷赶到。石达开见围攻宝庆两月有余,连营百余里,日食米数千石,毫无进展,粮草将尽,只好无奈地挥挥手,长叹一声“真是铁打的宝庆啊!”接着石达开领着部队向西而去,这一去就再也没回来,而后在大渡河全军覆没。至此,铁打的宝庆名扬天下。第二场战争叫雪峰山战役,也叫湘西会战。这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的最后一次会战。侵华日军此战目的是争夺芷江空军基地,故又称“芷江作战”。战争起于1945年4月9日,止于6月7日。双方参战总兵力28万余人,战线长达200余公里。湘西会战最后一仗主战场为雪峰山东麓的我们邵阳的洞口县高沙、江口、青岩、铁山一带。这一场战争共歼灭日寇28174人,战役以日本军队战败而结束。这场战争预示着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第三场战争叫衡宝战役。衡宝战役,又称中南战役,与海南岛战役、西南战役并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江后的三大战役,是解放军进军中南地区以来的首次重大战役,也是向中南地区进军的决定性战役,是横跨开国大典的唯一大战,就是从1949年9月13日至10月16日结束,历时34天,歼灭国民党军4.7万余人,解放了湘南和湘西大部分地区,为第四野战军主力进军广西全歼白崇禧集团军和第二野战军经湘西进军西南创造了有利条件。
    邵阳历史上共建有14处古城,除了新邵县和双清区外,其他地方都建过古城。其中古昭陵郡、宝庆府城都在大祥区,而武冈古城则保存得最为完整。14处古城,如众星拱月,共同托起邵阳这座历史名城。武冈本身是一座名城,已经被命名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名城之下,又有名镇、名村。如绥宁县寨市镇,岭峻峰奇,洞幽瀑美,溪流清澈,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它已成功申报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又如新邵县坪上镇,文化底蕴十分丰厚,一个小镇,一百来年的时间内,出了上千名人。名村如绥宁县关峡大园古苗寨,是《那山那人那狗》拍摄基地,具有浓郁的苗族风情,如跳傩舞、唱山歌、摔跤,喝苗家油茶、吃苗家黑米饭、嚼通辣椒等。名村还有双清区的杨柳村,这个小小的村落里,先后涌现出了唐献、雷飙、唐希汴、雷星平、唐志剑等众多名人。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读透邵阳名文化 堪称地道邵阳人(3)